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重点、难点、新旧准则的差异及衔接问题作了解析,并就执行新准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1.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的理解。(1)货币性资产与现金等价物是不同的概念。货币性资产以可确定金额为特征,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可收回的金额是确定的。而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 相似文献
3.
4.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更加合理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第4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认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新准则第7条规定,未同时满足本… 相似文献
5.
6.
7.
《财会通讯》2007,(10):17-18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概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其他相关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共三章十条,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着重解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的成本确定和相关损益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商业实质”的引入“商业实质”的概念2003年首次出现在国际会计准则中,2004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53号公告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FAS153),对1973年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修订。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修订过程中对此予以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也许是39项具体准则中变化最大的一项。以下笔者将对这一准则进行简单的解读,以便实务工作者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一准则。一、新《准则》的变化点1、关于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001年1月18日的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16.
浅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直接将非货币性交易确指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引入了“商业实质”的新概念,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在具有公允价值的基础上,主要依据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来判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是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同时,“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在新准则实施以后,和历史成本一样,成为了主要计价模式。在此基础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更加合理简单,只有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才确认损益,损益的数额等于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新准则保持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依然遵循着谨慎性原则,规定在不具备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时,采用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新准则既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发展环境,也成为世界先进会计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修订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在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拟就此做些比较和分析,以有助于加深对新准则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19.
2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对于交换双方而言,是以其自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取了对方非货币性资产(也可能有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