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杜杨  周庄 《天津经济》2007,(12):15-16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后中国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对于我国北方经济追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地区也的确是北方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区域,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都有各自的基础加上其间星罗棋布又各有特色的中小城市预示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障碍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后中国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对于我国北方经济追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地区也确实为北方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区域.北京、天津、大连、青岛都有各自的基础加上其间星罗棋布又各有特色的中小城市预示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从历史上看.欧洲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是形成一个经济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3.
环黄渤海经济时代中韩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渤海地区与韩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韩国确定21世纪为西海岸时代,制订了西海岸开发战略,新设了西海岸开发推进委员会。并指定了仁川、平泽——唐津和新万金——群山经济自由区。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开发中心也逐渐北移,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环渤海地区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环黄渤海经济圈正迅速形成.中国的天津和韩国的仁川将逐渐成为经济圈的核心。以中国环渤海和韩国西海岸为中心的环黄海经济圈正在形成,这个经济圈将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为了发展这个经济圈.中国环渤海地区和韩国西海岸各大城市间应该在如下四个方面通力合作:第一,物流产业上的合作;第二,尖端产业上的合作;第三,旅游产业上的合作;第四,环境产业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中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决定了通过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大力推动形成"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生产力配置更加合理科学的中国经济新版图。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主体内容是,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分别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成熟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特色化、一体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分工合作的发展。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六大基本特征,需要形成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理想格局。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其基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完善,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明显滞后,使环渤海经济圈长期停留在理论层面,产生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为市场与政府的矛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反复博弈的结果,主要是"形成的",而不是"建成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应当以市场力量为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制度,消除制度上的矛盾和障碍是认识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其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开展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环渤海区域的发展优势、金融创新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4,(7):36-36
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张大宁委员在“两会”发言时说,环渤海经济圈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但本区域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有必要从国家、当地政府以及地方企业角度研究环渤海地区发展新战略。国家从宏观调控方面做好基础设施、区域产业结构以及核心城市的规划。地方政府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制定并完善区域经济的政策,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合作。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本地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吸引外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10.
环渤海经济圈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受到了普遍关注,从实际利用外资额来看,环渤海经济圈是北方吸引外资最大的地区,那么,在这个区域,是否存在一个中心城市起“龙头”作用?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和青岛城市规划的兴起,天津和青岛的龙头之争开始凸显,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天津和青岛的发展是应当有所侧重,还是齐头并进?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天津和青岛分别作为中心城市的模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津还是青岛,都没有作为整个地区中心城市的实力,但是,从整体来看,天津发展更胜一筹,因此,为了提升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两个城市应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要利用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外资利用上各取所需,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52个地级市1993-2013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外资中心收敛态势和空间溢出性十分显著。具体而言,河北、北京、内蒙古和山西的各城市以天津为中心逐步收敛,山东半岛则收敛于青岛。作为中心城市的天津和青岛呈现双足鼎立的局势,天津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北部和西南地区具有显著的外资空间外溢性,而青岛的辐射范围则主要涵盖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大连等。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外资中心收敛和空间外溢性具有显著的时空衰减性,且滞后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充分利用了贸易自由化时期的有利国际环境,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合作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日本媒体、企业界和政府对区域贸易集团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2001年,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对日本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日本加快了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空间经济的专业化与多样化特征具有积极的创新促进效应;城市化程度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对非发明专利申请影响稍弱。分城市规模看,直辖市与一般大城市对发明专利申请及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等城市作用不明显。最后,在区域创新过程中,专业化与城市发展水平交互作用不甚明显,而多样化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韩日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回顾中韩日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认识及其政策的转变、以及至今所进行的研究和谈判的进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国的立场及其政策。其次,从短期静态效应和长期动态效应的角度研究FTA将给各国带来的效应与冲击,指出中韩日FTA的经济效应将更多地体现在促进相互贸易及经济增长等长期的动态效应上。第三,分析推进三国FTA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各国必需进行的战略调整,强调中韩日FTA应该成为促进东亚经济合作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中国在这过程中应采取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丹 《理论观察》2014,(7):70-72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立新  刘松柏 《南方经济》2017,36(10):126-14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的全国253个地级城市的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实证发现: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客观存在,但不同城市不同污染物到达临界点时间并不一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环境库兹列茨曲线(EKC)为双向的倒U型关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也相互影响,但城镇化只有处于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才会阻碍其发展。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会加剧本地环境污染,周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会降低本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分析驱动机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对2016—2020年相关数据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城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程度总体不高但呈不断提升态势,成渝两地发展水平十分突出,各地差异明显,外围的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文旅融合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规制、科技水平及人力资本的驱动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西涛  王盼 《科学决策》2022,(11):81-93
探究人口集聚、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关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议题。选取 266 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基点,精研人口、环境同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空气污染的中介效应。研究逻辑框架表明,人口集聚、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人口集聚—空气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机制。最终得出结论:人口集聚导致城市拥挤城市耗能和排放增加加重了空气污染从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空气污染的存在削弱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更加注意短期内人口快速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的制约,警惕人口过度集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及由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升擢城市“温度”、拓展城市“宽度”、增益城市“浓度”、聚焦城市“密度”,引导人口在区域范围内合理适度集聚,形成人口集聚合理布局,以技术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和生产率提升减轻人口集聚对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推动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仲颖佳 《南方经济》2019,38(12):100-117
文章在对国内外与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相关的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ArcGIS软件将NASA提供的2003-2016年全球遥感地图年均PM2.5浓度栅格数据值解析为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具体的数值,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与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DPDM)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以及引致雾霾污染空间溢出的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结果发现,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均存在雾霾污染EKC曲线(中西部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处于雾霾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的EKC曲线第一阶段(拐点为第二阶段)。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越近,该区域雾霾污染EKC曲线越显著;反之,则越不显著。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离各自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分别为中等、较近及较远,故,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雾霾污染EKC曲线的显著性会出现差异。交通运输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起到了消极作用;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及教育水平对雾霾污染治理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FDI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东部地区FDI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