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经济理论界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经济范畴来概括我国农民创造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我认为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是有区别的,用同一个范畴来概括两个不同经济现象值得商榷。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所反映的经营关系是有区别的。① 前者是带有半集体、半个人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滁县地区从1979年起实行生产责任制。由包产到组,大包干到组,逐步发展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目前全区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共有24,117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9.54%。联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社员收入,出现了连年增产增收的好形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将该地区1981年人民公社年终分配情况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有些生产队采取了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办法。一时为城乡人民所普遍关注,誉毁褒贬,众说纷纭。有人说,包产到户是一种倒退,应一概否定。也有的人从包产到户的实际增产效果出发,认为这实质是一种前进,主张开放绿灯。到底应当如何认识和对待包产到户呢?就让我们从包产到户是进是退的问题谈起吧!首先应当指出,后退并不总是一件坏事。进退和是非是两组含意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解决我省实行包干到户生产队的财务管理问题,我们从1981年11月30日至1982年1月13日先后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的沈邱县、驻马店地区的遂平县、泌阳县,安徽省滁县地区的滁县,山东省德州地区的平原县和上海市的上海县等六个县、七个公社、九个大队和一些生产队进行了考察,着重研究了包干到户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考察,学到了经验,研究了问题,考虑了我省部分生产队包干到户的财务工作。(由于上海郊区没搞包干到户,以下情况均不涉及上海郊区)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们到新都县大丰公社、安岳县兴隆公社、江北县两路公社调查了1982年农民负担情况.三个公社共有368个生产队,13,863户,56,331人,人均耕地1亩.普遍推行包干到户责压制后,农副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1982年,每人平均生产粮食,大丰公社1,216斤,兴隆公社1,000斤,两路公社936斤;三个公社每人平均集体分配收入分别达到152元、104元、115元,都比上年增加一成以上.生产收入水平和负担情况在当地具有代表性.(一)在当前农村大好形势下,农民负担过重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向生产队筹款的单位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农民的社会性负担和非生产性开支  相似文献   

6.
75号文件围绕农业生产责任制共写了12个问题,其中第六条专讲包产到户:“当前,在一部分省区,在干部和群众中,对可否实行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了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产,从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规定是必要的。”“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苦落后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县平原灌区在去年秋季统计时,小麦实行联产到户的队占70.3%,包干到户的队占14.2%。到今年5月底统计,小麦实行联产到劳的队减少,比重下降为58.1%,包干到户的队增加,占到36%,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队名为联产到劳,实为包干到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夏收前我们到烽火和阡东两个公社的一些队调查,初步摸到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相当一部分生产队集体经济薄弱,经营单一,只能给社员联产田一小部分投资,甚至根本不能给投资。烽火公社24个大队183个生产队,只有4个大队的31个生产队,集体有  相似文献   

8.
包产到户,在贫困落后的社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已经为许多地方的实践所证明。但是,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生产水平较高的社队,是否也可以搞包产到户呢?安徽省嘉山县张八岭公社蒋岗大队可以作出一个很好的回答。蒋岗大队,在津浦线张八岭车站附近的一片丘陵起伏的地方,全大队只有5个生产队,102户,508人,1,136亩耕地,生产以水稻为主。  相似文献   

9.
包干到户以后,新的联合的产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议论。最近,我们赴安徽省滁县地区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嘉山县桥头、太平、大郢3个公社和凤阳县考城公社作了重点调查,同时对全地区面上的情况进行了了解。 一、现况及产生的原因 滁县地区的包干到户实行较早,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发展到97%。由于联产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地区7个县,县县连年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这两类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一、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在集体统一经营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每个劳动力的不同特长,实行专业分工、联产计酬。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在生产队“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包产包工到劳动力,实行联产计酬。三、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是在生产队统一领导下,把全部农活和产量包到户。定产以内统一分配超产归己,减产则罚。包干到户是在生产队体制不变、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农田包干到户耕作,实行分散经营,只承包上交任务。四、小段包工,定额计酬。象辽宁省部分队实行的“三小(小组作业、小段计划、小段包工)一定(定额记分)”等等。  相似文献   

11.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中规定:“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集体经济长期搞不好的生产队,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也可以包干到户。”这个文件是肯定包产到户的第一个中央文件,对解决“包干到户”、“包产到户”问题的争论,推动农业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谷律公社乐亩大队的大乐亩村,座落在海拔1,800公尺左右的螳螂川河谷岸边,四面环山,平地极少,全村居住有汉、彝、苗3个民族的58户,共308人、152个劳力,耕种田地310亩。 1980年元月,全村6个生产队都实行了包干到户。半年后,干部  相似文献   

13.
包干到户,是贵州农村的主要生产责任制形式。有人认为:包干到户的性质就是个体经济。现在,我就包干到户的性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党在农村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贵州省委根据中央的精神和本省的特点,制订了以保证上交国家和集体提留为主要内容的“四包”和以维护土地公有制和生产队主体经济地位为中心的“六不准”政策。在“四包”“六不准”的前提下,允许因地制宜地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对管理水平极低,集体经济长期搞不好,实行包产到户有困难的生产队,允许实行包干到户。在这种形  相似文献   

14.
从1978年秋种开始,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在安徽省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逼迫”下诞生,经肥西县山南公社试点,蔓延各地。目前,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在安微农村已占1/3,在六安地区达到2/3,在肥西县超过了95%。这是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左倾路线禁区,改革农业经济管理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一九八三年大包干责任制初见成效 一九八三年全师有20多个连队实行了联产大包干责任制。有两个连队、96个大田包产户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有1,158个果园、林带、牧业包产户实行了“双包”责任制。从今天实行的情况看,包产到卢比包产到排、包产到班组的效果好,而包干到户又比  相似文献   

16.
(一)包产到户的发展势不可挡,但在不少领导干部中还在进行着能不能搞包产到户的争论安徽省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1978年底只有1,200个,占生产队总数的0.4%;1979年底发展到38,000个,占10%。1980年初开了全省农业会议,肯定了包产到户是一种生产责任制形式,1980年5月底发展到87,000个,占23%;麦收之后又有较大的发展,到1980年10月中央75号文件下达时,已有176,000个,占41.6%。当年10月召开的全省三级干部会议强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对发展农业的政策,我省农村社队普遍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其中包干到户已成为主要形式。经过一、二年来的实践,特别是经历了1981年抗灾的考验,已经显示出它存在的生命力。一批长期贫困落后的“三靠”队很快地解决了温饱问题,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并有  相似文献   

18.
“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当时都是违法的,三中全会作为草案下发试行的农业文件,就明确规定两个“不许”,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原来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一部分交付给农户承担,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职能作用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加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领导,怎样领导7少数社员认为“‘双包’到了户,何必要干部”。有些基层干部也有畏难情绪,认为  相似文献   

20.
吴象 《中国改革》2003,(10):20-23
“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当时都是违法的.三中全会作为草案下发试行的农业文件.就明确规定两个“不许”.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