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GIS的林口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女全压力较大。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值得研究。通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为调整种植业布局,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依据和手段,综合运用GIS的分析、建模和决策等功能[1—2],有效地掌握耕地质量状态,为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泉州经济发展迅速,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对耕地的占用在逐年加大。加之目前泉州市耕地保护中所采用的图件资料及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对耕地变化的实时动态监测,耕地保护任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就如何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与3S集成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泉州市耕地的动态监测和保护进行论述,为泉州市耕地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在分析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波动性、结构的复杂性、“体质”的脆弱性、调控的滞后性四个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开展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监测可以使得耕地管理由静态、被动状态走向动态,实现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超前性,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在此基础上,阐述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源、警兆、警度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提出构建我国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依据耕地变化特征与指标变化周期,从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管理因子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灰色物元与克里格插值方法对公安县耕地等别更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安县耕地整体质量略有下降,主要集中在东部县城及湖泊附近,土地整治与高产农田区耕地质量局部提升;②模糊灰色物元分析结合克里格插值能较好的平衡耕地质量动态更新的时效性、准确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苏浩  吴次芳 《经济地理》2023,(6):166-175
诊断耕地系统健康状态,揭示耕地系统健康演化过程的时空特征,可为维持和提高耕地系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克山县为研究区,利用突变模型和ArcGIS平台,测算耕地系统健康阈值系数,诊断其健康状态,阐明耕地系统健康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系统健康阈值范围为[0,0.26)、[0.26,0.48)、[0.48,0.71)和[0.71,1.00]4个区间,耕地系统健康状态相应表现为差、中、良和优。(2)1986—2018年研究区耕地系统健康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各乡镇的耕地系统健康在不同时间段存在着健康状态的转化情况。(3)1986—2018年研究区耕地系统健康状况持续下降,耕地系统健康阈值系数下降幅度加快,各乡镇的耕地系统健康阈值系数逐渐趋于均质化,健康阈值系数的差异性持续减小。文章通过构建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系统健康诊断体系,验证了不同时序耕地系统健康状态差异,提出了建立全生命周期耕地系统健康监测支撑体系的设想,丰富和完善了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各区人口、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协调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世纪80年代河北农业区划分的基础上,封各区域的人口、耕地与粮食产量进行分时点对比分析,并封各区域人口与耕地、人口与粮食、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协调情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耕地红线产生了压力。保护耕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前的耕地保护与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登记的制度不规范等。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耕地的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对利用方式和配置的转变方式来进行,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耕地制度和管理体系,对耕地资源的利用战略进行创新,将保护耕地的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健全。  相似文献   

8.
从李比希的归还定律到康芒纳的生态法则,完成了一次从具体科学到哲学的飞跃。这一飞跃对农业耕地的使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日益突出的耕地问题,人们应自觉以生态法则为指导,走农业耕地的集约化经营道路,发展农作物副产品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绿色农耕技术,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机制,给予耕地应有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耕地流失形势严峻,在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众多原因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残缺是最根本的原因。"产权残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耕地产权保护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改变所有制,而是完善两权分离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和合理流动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耕地产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耕地保护是指人们为保证耕地的永久性利用和为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护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耕地环境保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经济飞速增长,我国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线。本文从耕地保护制度现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耕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在完善保护耕地体系,切实保护耕地工作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保护耕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县域耕地动态变化及需求预测——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生存的根基。文章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是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该县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南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庭生  王芳 《经济地理》2007,27(5):815-818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近1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工业和城镇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加之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显现。文章在分析湖南耕地资源态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的途径,对缓解湖南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经济地理》2004,24(5):653-656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的土地动态监测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认识遥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发展趋势的分析,比较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几种方法,再重点阐述了遥感方法及其他新技术监测方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研究和运用,指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集成运用是动态监测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垦区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具有一定地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东部垦区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农场群为研究区,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1999—2008年10年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三者的协调度和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值,同时运用ArcGIS手段,对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且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始终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协调度的影响。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东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和南部低的明显区域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