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排斥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忽视城市化而通过市场化推进工业化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大规模推进城市化的基本条件,在新世纪中,我国的现代化程应遵循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并重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且是我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首先应克服自然经济观念,加深对城镇化进程的认识,并处理好实施城市化战略与节约土地资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和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热点问题。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造责任政府、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加速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广大农民成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文章就三农问题概念、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国外经验与中国走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三农”问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突出。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美、英、德、日、韩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实践.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重构城乡空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等是我国乡村建设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口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农民工职业化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群体弱势地位,而且也是实现我国城镇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职业化进程缓慢既有农民工自身知识能力不足的原因,也在于社会相关制度不健全的外在障碍制约。文章在分析农民工职业化的现实意义基础上,结合农民职业化,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存在,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土地问题则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所需的资本来源,而且是当前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策源地"。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在60年的制度发展中,制度性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一直交织着进行。土地所有权经历了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和农民共有这三个阶段。并引发了经营方式(小农模式和集体化模式)的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存在,使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着中国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和现代化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36-42
谈“沙县小吃”这个话题,可能有不少人会表示不屑,觉得一个小吃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沙县小吃”的名声并不怎么响亮。但是,如果你知道仅仅在近几年,由沙县政府推动,沙县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开了超过1万间沙县小吃店,每年有差不多4亿元的收入,解决了3万多农民的就业问题,相信你就会有点认同“沙县小吃”并不简单的说法。“沙县小吃”当然涉及到吃,但我们关注它的角度不是一般的吃,而是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也即是在中国农村不断转型以及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个所谓“三农问题”,应当如何突破的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高度评价“沙县小吃”的现实价值。我们认为,它既是一种“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策略,还是一种地区营销的经典案例,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和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顺应“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大力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建设,顺利我国现代化进程,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公布以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热潮迅疾掀起。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敬 《经济研究导刊》2013,(9):50-51,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是阻碍中国三农问题解决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制约性因素。城乡一体化之路既有效针对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又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是党和政府结合具体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深刻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农村养老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保证农民基本生活、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道路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在进行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农村遗留土地无法处理、剩余劳动力无处安置、社会保障不足等一系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为此,必须找准城镇化过程中的症结,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及城镇建设问题,对症下药,最终,稳步推进城乡统一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湘 《经济学家》2003,(3):122-124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收入问题,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出路又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十六大报告关于农村经济部分的标题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并用了一整段篇幅专门阐述了加快城镇化进程问题,表明党中央将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农村金融的供需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金融的作用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从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现状及变化入手,在此基础上寻求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原因,进而从财政、金融以及其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旅游业符合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为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主要作用,文章提出基于耦合理论的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构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模型,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民权益的维护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来维护和实现好农民权益.农民权益的维护要靠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发展、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公平、权益保护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建国以来第三个黄金发展期,农村农业形势很好,但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三农问题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头号问题。从经济社会结构层面来认识,三农问题说到底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必须从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体制层面才能得到解决。城乡体制的差距是根本的,是目前最大的差距,许多城乡差距之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要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行农村第二次改革,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