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的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这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当借鉴其它国家经验,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现行体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旧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保障模式已突显出制度供需的不均衡,但新的有效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现有改革方案的低效率和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继续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着重加大政府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投入和推进力度,尝试发展产品换保障模式,并大力培育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意识,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侧重解决城镇贫困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新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在救济内容、救济方式、救济标准、救济周期、救济资金的来源等方面有别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应采取教育救助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河北省在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安全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从土地征用补偿、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及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制度,它存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艰难探索,虽然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但是,养老社会化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养老问题来越突出,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公平、社会的稳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尽快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莹  梁鸿 《经济咨询》2006,(6):26-30
在我国,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们已达成共识,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目前大体存在三种取向:①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②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③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设计与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8.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9.
冯科  蔡志洲 《新经济》2004,(11):48-52
根据媒体资料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5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100亿美元。要使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善,就必须走发展第二支柱的道路,通过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渐进和稳定地解决全社会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主要起引导和立法的作用,其管理主要是通过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来实现的;智利政府在养老保障制度中强调市场化管理的个人账户制度,主要承担的责任是宏观调控。借鉴两国的经验,我国政府在养老保障制度中应该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保障中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就开始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并于1992年由民政部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但是,十几年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进展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停顿状态(1999年国务院曾决定停办一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业务,转而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探索和试验),新的有效率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何去何从,已成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冯锦彩 《经济问题》2008,341(1):120-122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人口发展呈现出了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新特点,这对山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山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山西农村人口发展特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为起点,提出了现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翟永会 《经济纵横》2015,(2):115-118
养老保障制度应体现公平与可持续的价值理念。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二元特征尚未改善、区域分割局面尚未打破、养老金资金缺口巨大等问题,不仅影响制度的公平性,更威胁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建立相对均等化的养老保障财政投入机制,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障关系转移续接制度,并建立公平的养老保障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经验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霞  卢盛峰 《时代经贸》2007,(6Z):20-21,2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的养老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国外相对完善的制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将对发达国家经验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养老保障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俊利 《时代经贸》2009,(8):13-14,16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以及农村社会转型,使现有的衣村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公平、社会的稳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尽快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赵宁  陈湘军 《经济论坛》2013,(11):23-25
近年来,河北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发展完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得到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综合保障程度偏低、保障差异较大、资金保障能力不强和相关保障体制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在保障程度上,适度扩大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在保障公平上,缩小城乡保障差距,协调区域保障水平;在保障能力上,优化财政投入机制,扩充保障资金渠道;在保障制度上,健全低保管理流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曹永红 《经济论坛》2011,(12):136-139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的养老方式主要以非制度化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直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现状,它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如何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分析西方国家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入手,对现存的三种养老保障模式即社会保险型、福利保险型、储蓄保险型进行了梳理,并选取德国、加拿大作为典型代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2)
文章在梳理日本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机构人性化的专业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探讨在养老服务中日本各级政府的责任,分析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