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VECM模型和方差分解模型考察中国内地及其周边的主要股市的收益率与波动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内地股市与周边主要股市存在联动性,香港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上引发了一场次贷危机,由这场危机开始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亚洲六个主要股票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次贷危机前后各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六个市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短期影响因素,本文重点研究其他股市对中国内地股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内地股市受其他经济体股市波动的影响较大,次贷危机之后中国内地股市对其他股市的影响变大。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中国内地股市的波动绝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交流不断加深,各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也在不断增强。采用DCC-GARCH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地区)股市在2000年1月5日至2019年5月23日期间的联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香港地区与内地股市的动态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俄罗斯,而印度、斯里兰卡、拉脱维亚、罗马尼亚、以色列、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黎巴嫩等国家与中国股市的联动性低。对于股市之间联动性的研究,为投资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在股票市场分散投资、规避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股市联动性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pair copula模型对多维情形下的尾部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中国内地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周收盘价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分布拟合边缘分布,引入藤结构,并结合t-copula、Clayton copula和Joe-Clayton copula分解多维密度函数,结果表明,pair copula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维情况下的尾部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QFII及QDII制度引入后的中美股市联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股市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11月QFII制度及2006年4月QDII制度引入后,中国股市与国际主要股市的联动性也随之增强。美国股市作为全球最发达的股市,对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间的联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相关分析和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中美股市在QFII及QDII制度实施后的联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的联动性正在逐步加强,投资者可以根据双方的股市的变化来预测股市的发展趋势。这一结论进一步表明,如何应对危机、保持中国股市的稳定已成为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选取上证180指数收益率作为市场收益率,选取大盘蓝筹股中国石化收益率作为个股收益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验证中国股市的有效性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在中国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中国股市处于弱型有效市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不能很好的运用于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二元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股市与汇市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中国股市与汇市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 股市政策是指对股市态势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政策,包括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前者指国家对股票市场的直接政策,后者指对股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有关经济、金融及周边证券市场政策。本文试就我国股市政策的效应、缺陷以及如何完善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股市政策效应实证分析股市政策对股市的走势及发展影响重大,尤其是股市发展初期。我国股市的历程就是实证。自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二元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股市与汇市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中国股市与汇市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GMM估计,通过考察我国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上市前后股票流动性和价格波动的改变来检验两地股市的整合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到双重上市后,样本股票的波动性有所降低但是流动性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说明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并不是整合的.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反馈环的含义与反映股价波动特征的反馈环模型,提供了支持反馈环理论的投资者信心、代表性、偏倚的自归因等心理学领域的证据,发现中国股市中存在的惯性现象跟反馈环效应非常一致。对中国投资者情绪与股市回报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反馈环理论的存在性。反馈环理论是解释中国股市波动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市场规模和筹集资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股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的背离,如股市低迷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背离、市场平均股价持续走低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背离、中国股市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背离、政策面的利好不断与市场走势相背离、投资者收益与政府其他收入的背离、股市资金与货币供应量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背离等.这些背离是在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应该在发展中逐一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对于上述结论,本文主要从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渠道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它的首要特征是脆弱性。导致证券市场脆弱性的因素主要有政策干预,资本管制和投资者缺乏选择权。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中国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的相关度不高,基本不具备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中国股市不能完全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原因是中国股市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Garch-M模型对2009年2014年初的中国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此期间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内地股市对香港股市具有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同时内地股市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更高,所以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的大涨大跌和不稳定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政府经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来调控股市的运行.本文首先总结了关于政策性因素影响股市运转的相关文献,其次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具体分析了国家推出政策性因素和投资者在股市上操作的运作过程,最后针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预期的股市泡沫度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泡沫的概念和度量工具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股市泡沫是股市系统中由于信息发生变化和投资者预期的形成,导致股价持续偏离基本价值的过程,而且由于预期导致股市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预期的突变度量泡沫模型,并用一定时期的数据测量了中国沪深股市的泡沫程度,发现中国股市近期存在较高程度的泡沫。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经过十年发展,成绩斐然。尽管如此,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使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而要推倒三座大山,必须在研究股市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认清其基本功能,从而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的投资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EGARCH-t模型,实证研究自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两国股市的动态VaR值,并对两国的股市风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美股市均存在冲击的非对称性,股票指数收益率的波动呈现出聚集性和持续性;中美股市都存在风险低估的现象,且中国股市低估风险的程度小于美国股市低估风险的程度;中国股市的风险高于同时期的美国股市,其股票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以追逐价差利益为主要动力源,它的运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当前中国股市不规范的主要表现是庄家操纵股市,因此对庄家强化监管、整肃是使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