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买卖合同中,若卖方交付货物与合同不符,则法律赋予买方提出异议的权利,当然对该异议的权利也有一定的限制,即异议期限制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货物买卖合同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中国<合同法>借鉴<公约>的地方很多,二者关于买卖合同有关异议期限的规定存在相似性,但在很多细节上存在差异.对这两部法律关于买卖合同异议期限的规定进行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卢川 《大众商务》2010,(10):203-204
货物品质异议期限作为买方主张货物与合同不符的一个期间,是买方行使权利的一个除斥期间,对其深入研究无论是在国际货物买卖还是在国内货物买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合同法在立法上有借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做法,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置上和公约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有必要深入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有助于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改进。  相似文献   

3.
异议期限制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我国合同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公约》和《合同法》中相应规定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异议期限制度的理解。由于异议期限制度直接影响到买受人所提起的买卖合同品质纠纷案件的审理,故加深对该项制度的理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博 《大众商务》2010,(1):204-204
异议期限制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我国合同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公约》和《合同法》中相应规定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异议期限制度的理解。由于异议期限制度直接影响到买受人所提起的买卖合同品质纠纷案件的审理,故加深对该项制度的理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货物品质异议期限作为买方主张货物与合同不符的一个期间,是买方行使权利的一个除斥期间,对其深入研究无论是在国际货物买卖还是在国内货物买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合同法在立法上有借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做法,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置上和公约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有必要深入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有助于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围绕《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的概念、要件、行使情形、法律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制度有清晰的掌握。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法律文件,两者皆把合同解除权作为违约救济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不少条款加以详细的规定,作为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合同解除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与我们所熟悉的大陆法系或我国《合同法》上的合同解除权有相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合同的履行中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相对于两个《海矛公约》而言,《联合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不同国家利益调和的产物,也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后,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进行一定的比较,并提出我国《合同法》一些需要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优先购买权作为承租人的一项法定权利,对其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率,维护和稳定既有物的使用关系。我国现行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但优先购买权行使主体的规定不明确,提前通知期限条款与其他法律规定存在不一致,且承租人请求撤销出租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权利保障不统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明确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主体,出卖人的提前通知期限以及承租人可向出租人主张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0.
货物相符问题是国际商事纠纷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公约)第35条是规定货物相符规则的主要条款。本文试图对第35条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期望通过对该条款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对比中国《合同法》的规定,得出我国应如何适用货物相符的相关建议,以适应繁杂的国际贸易交易环境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认同,新《合同法》借鉴并接纳了英美法系的合同违约归责原则。即严格责任原则。根据严格责任原则,只要买卖标的物物上或权利存在瑕疵。出卖人就必须承担责任,因此《合同法》规定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价值。但《合同法》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符合《合同法》总则鼓励交易的原则,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间货物买卖和交易的日趋频繁,买卖双方越来越关注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当事人采取何种救济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论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比较《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并结合英美法和大陆法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比较了不同违约救济措施所适用的各种情形,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作了明确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格式条款未作规定.《合同法》和《公约》之所以对格式条款持不同态度,是因为二者的立法属性、立法目的、调整范围、使用者不同.国内商事主体参与国际贸易应注意准据法的选择.国内立法机关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比较,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只适用于在我国发生的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虽然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但笔者认为分析其中的异同很有必要,尤其是两部法律中关于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的比较更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订立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景。而XX中支目前的做法是一年合同期满后,受聘者如果没有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就再续订一年,如此反复。显然,这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之规定。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法定解除权的制度继续沿用《合同法》法定解除权的相关内容,同时明确了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法定解除权作为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设计,其能否通过当事人约定的方式排除适用却在司法实务界一直存有争议且现实中不乏不同判决和司法观点。法定解除权作为形成权,不宜用任意性法律规范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视角解读;在法定事由出现前亦无法确定权利主体故亦不可事先抛弃,它的存在有着不可替代的法益和司法价值。因此,法定解除权不可以任何形式的约定予以排除适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租赁合同更新的规定涵义不明确,导致对其行为性质产生理解上的分歧,并且与我国现有合同变更、合同更新、合同终止的相关理论之间存在矛盾。对租赁合同更新的法定是立法对交易习惯的认可。租赁合同默示更新在法律规定上应视为以行为重新订立租赁合同。  相似文献   

18.
传统合同法对第三人利益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对于第三人权利以往将其归为侵权领域.但第三人权利实质为合同权利,它来自于合同当事人的授予.我国传统法律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几乎没有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尤其是英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第三人权利)法1999》的规定,探讨了第三人的权利及其保护,并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合同是否有效,对合同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新的《合同法》与原来的《经济合同法》相比,对无效合同的规定有了比较大的变动。根据新《合同法》的具体规定,无效合同的确认表现为多方面,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主要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  相似文献   

20.
传统合同法对第三人利益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对于第三人权利以往将其归为侵权领域。但第三人权利实质为合同权利,它来自于合同当事人的授予。我国传统法律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几乎没有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尤其是美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第三人权利)法1999》的规定,探讨了第三人的权利及其保护,并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