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雪芹用预叙和反复间离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带来了"接近"与"退避"并存的二元意动审美体验.在<红楼梦>中这种体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所激发出来的"接近"与"退避"的体验;一个是由于作品虚实结合的总体艺术结构所激发出来的体验.这种二元意动体验是<红楼梦>艺术魅力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红楼》一读一断肠,唯有情人把心伤。今人能解古人意,不枉曹侯身早亡。解读传奇文笔《红楼梦》,无不是一个"情"字最把人心系,但就写"情"之最,足以使《红楼梦》睥睨世界文坛。本文用意则不在谈"情",而是想通过《红楼梦》中对"药"的描写来谈谈曹雪芹蕴含在作品中的社会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3.
"开场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利用《画法几何》课的"开场白"效应,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西方理论为基础对《红楼梦》作了个性的解读,既提出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也对"欲"和"解脱"的问题提出了带有争议性的看法。但是王国维在运用老庄思想以及对艺术解脱论阐述时却出现了谬误。本文从"欲求"与"解脱"的角度提出这些谬误,希求以此对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作出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阐述了这篇评论之谬误背后所表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绘画创作是一种内在认识和外在制作活动的统一体,是艺术家将现实生活的某种体验和感受通过艺术加工和创造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这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感情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和艺术家主体体验密不可分的。艺术体验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艺术体验又常常伴有强烈的情感活动,因此,探讨并掌握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调动创作中各种积极的内在潜力因素,发挥独创性,从而使作品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至今依然站在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上。缘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原因众多,但其中有一点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对“诗的虚化艺术的移植”。虚化艺术的运用,使欣赏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能充分地发挥,从而使得作品生生不息光景常新。  相似文献   

7.
屈原创作的《湘君》、《湘夫人》历来被认为是《九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对于"二湘"的身份,向来众说纷纭。明确"二湘"的神话原型,不仅对于研究《九歌》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了解楚地的巫文化和楚地的神话体系都有很大帮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献的研读,以及缜密分析屈原"二湘"及其他作品,可推论出"二湘"应为沅湘流域同一女性神。  相似文献   

8.
谈起庄子,人们就自然会想到他对于梦境的描写。庄子之梦突破了前人在叙述梦时所采用的"做梦——占梦——验梦"的叙事模式,而是将虚构的梦像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将现实社会问题与个人内心世界巧妙的连接了起来,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在中国梦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意图在于通过对《庄子》一书"梦"的解析,浅悉梦和庄子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意在通过论述《红楼梦》的服饰与色彩,描述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非语言信息传递效能,认识《红楼梦》服饰与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气质、审美、情感及文化氛围等诸方面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对《红楼梦》"第一回"两种译本进行比较,杨宪益多用异化的方法,试图将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意图充分表达出来;霍克斯以归化的翻译方法,用英文的艺术表达法和熟悉的方式来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11.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憩园》和《寒夜》是《家》的续篇,老姚和汪文宣就是觉慧出走后的两个选择,都昭示新"家"的成立与夭折,他的小说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新型家庭的建立与夭折的历史。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翘首期盼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守望着家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根据典型人物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关系,分析了小说《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形象,以及从这一人物所折射出来的我国封建末世的官场现象与社会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审美幻觉有别于幻觉.它能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于幻觉效果反映艺术形象的现实性,使之具有艺术真实性.这一艺术作用在学作品中尤为突出。幻觉描写在(诗经)和(红楼梦)中都有精到的表现,而在《红与黑》和《离骚》中更为突出.它能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学效果,并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的叙事技巧,对于这部人物形象众多、情节结构复杂的作品来说极为必要。在这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扇子意象,大都具有符号化表征功能,是草蛇灰线技巧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翻译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在翻译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红楼梦》中,同一个成语反复出现,但由于汉语言的丰富性.在具体的语境中他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如果译词千篇一律,译文就显得词语贫乏、枯燥无味。杨宪益和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就充分地显示了翻译中的多样性。其中对“鸦雀无声”一词的多样性翻译,尤其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本文学巨著,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红楼梦》对创新教育也是很有启示的。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才情、痴性是创造思维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专业严谨型涉案剧是受众与创作者交流的过程。选题紧贴社会热点,容易激发受众对作品的接受心理,从而完成作品与读者的接受视域架构。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它有其独特特征:扣人心弦的叙事情节、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的快节奏叙事和叙事人物的二元对立之美。  相似文献   

18.
民间舞蹈在众多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原生态的形态提炼出来进入到课堂,最后经过创作上升到舞台的层面,这一过程不仅是民间舞艺术化的过程,也是民间舞发展的过程。作品《盅、碗、筷》正是这一过程演化的实例。本文以蒙族舞蹈作品《盅、碗、筷》为例证,通过原生态民间舞蹈与舞台化民间舞蹈的区别、生活原型到舞台化艺术表现和情感的凝练与渲染三个方面浅析蒙族舞蹈从民间到舞台的升华,从而引出关于民间舞艺术化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荒原》在神话结构的运用中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因素,即神话预言结构的使用,警幻仙姑和索梭斯特里斯太太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两部作品神话预言结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这一相似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神话预言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代室内空间设计在满足使用者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应重视情感价值的需求,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完善室内空间意境氛围的营造。"徽州木雕艺术"的情感价值包括:审美物境、地域情境、场所意境。在室内设计中,"徽州木雕艺术"将会提升室内空间情感溢价,给观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即物质层面激发感官刺激,精神层面激发情感共鸣与多层面融合的情感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