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居民进行权益性投资的渠道主要是两个方面,股市(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楼市,在居民资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居民资金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哪一个市场呢?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市场的收益风险比较,推断出当前经济条件下,在居民资产总量限制下的较好权益投资标的,同时对两个市场的风险收益差距进行解释性的说明,为居民在现实环境的各种约束条件限制下提高理财效果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家庭层面考察老龄化对居民投资决策的影响,描述性统计表明较之中青年居民,老龄居民的投资渠道逐步趋于单一化,其资产选择更倾向于安全资产,银行存款是其主要投资渠道。实证研究发现:更高程度的老龄人口比显著减弱了家庭对风险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基金市场)的参与倾向;随着年龄的递增,老龄居民对股票、基金以及风险资产的参与概率逐步降低,其显著性逐步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以老龄人口比和老龄居民年龄阶段虚拟变量反映的家庭老龄化水平,对居民风险资产投资深度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老龄居民不仅更少可能涉足风险资本市场,而且即便进入市场其参与程度也更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前形势下居民普遍持有的基金风险收益状况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作出客观分析,进一步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是最适合广大居民参与的高效益金融投资工具,选择基金投资是广大居民有效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并分析了各类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相似文献   

4.
回顾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和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两个经典理论,对学术界关于风险收益原理存在的误解进行了澄清,并对风险收益原理进行了重新表述。  相似文献   

5.
由法码和佛伦奇提出的三因素模型被认为比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好地描述了横截面股票价格行为,该模型认为除市场风险外,与规模和帐面市场权益相关的两个其它的基本风险在股票定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资产定价问题。结论认为,三因素模型在我国不能成立,而且,一个包括市场风险和与规模相关的其它风险因素的三因素模型较好描述了横截面股票价格行为。  相似文献   

6.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使居民资产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意愿逐渐增强,改变了居民的理性预期,使资产投资收入从暂时性收入定性转变为持久性收入,进而带来了消费的增长。股票和房地产作为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其价格上涨带来了我国居民资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际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0LS方法和广义矩方法(GMM),分析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引起的居民资产结构变化,以及对居民消费带来的冲击。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对居民消费影响显著为正,房地产市场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限制卖空风险证券的基础上,借助效用函数,对无风险资产存在时证券组合最优化模型进行研究,给出了期望效用最大化时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证券投资权重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市场的三因素模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法码和佛伦奇提出的三因素模型被认为比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好地横截面股票价格行为,该模型认为除市场风险外,与规模和帐面市场权益相关的两个其它的基本风险在股票定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资产定价问题。结论认为,三因素模型在我国不能成立,而且,一个包括市场风险和与规模相关的其它风险因素的三因素模型较好描述了横截面股票价格行为。  相似文献   

9.
依据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引入了情境法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控制指导。对于资产组合的投资策略,该方法运用了有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的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在Mathematica环境下,利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仿真求解和实证分析。实证中,采撷了2005年至2010年的有关数据,得出在预期收益下资产组合的投资可行方案,指出了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是企业合并的两种最主要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各有利弊,从理论上讲,购买法更为合理,更能反映合并活动及其后果,但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权益集合法比较简便,但会产生较高的合并收益且容易被用来进行财务操纵,从而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有负面影响。目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提出废除权益集合法。但在中国,换股合并正逐渐增多,且考虑到权益集合法操作简单,在明确规定限制条件的前提下,应当允许企业采用权益集合法。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法解释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诸多收益异象,国外学者开始尝试从投资者意见分歧假设出发,研究风险资产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理论界称之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模型。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研究通常将意见分歧与卖空限制结合起来,其基本观点源自Miller于1977年在The 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的一篇经典文献,认为在投资者对股票未来收益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卖空限制的存在会阻碍悲观投资者通过卖  相似文献   

12.
风险平价模型作为资产配置的分支,在国内应用仍然不够广泛,主要原因在于普遍认为大类资产对风险的定价仍不合理。通过跨越两轮经济中周期时间段分别构建由股债构成的简单风险平价模型以及加入商品后的风险平价模型,发现在收益率和股票类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并能够提升收益风险率。通过质押式回购一次加杠杆和完全加杠杆后的增厚收益组合,不仅能满足中国投资者的收益率需求,而且收益风险比相较不加杠杆的风险平价组合进一步提高。因此综合来看,尽管风险平价模型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引起管理人和投资者的注重。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对证券风险定义的内涵作了两次转换:把预期收益转换为预计,把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差又转换各预计收益各项数值之间的离差,造成了证券风险定义及其内涵在理论上和操作上的缺陷,本提出的改进意见是,将证券投资投资定义为未来实际收益与市场利率的离差,并说明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转投资有诸多效益功能。其可能的弊害分为两个层次,表层次上的弊害在于转投资增加了股东和债权 人的风险,而深层次上的则是滥用转投资所形成的各种复杂的不良关系,从而损害他方权益。收益从来与风险共存, 我国《公司法》应取消对转投资对象和数额的限制。对所谓资本虚增可通过资本信息登记公示制度来规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马科维茨的风险-收益和VaR风险约束模型,对A股市场、传统金融市场以及新兴市场进行分析,解析QDII配置比例;本文认为,QDII基金应充分分散风险,主要投资于香港市场,此外,应加大新兴市场的投资力度,以能在一个合适的风险水平上取得高回报。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的分析表明,牛市行情时代码尾数为“4”的股票组合资产收益低于给定风险水平下的市场必要收益,而其他组的表现不明显。说明我国投资者对股票代码表现出部分数字偏好:对“4”存在刻意回避的现象,进而对代码以“4”结尾的股票的投资收益产生显著影响;但对“8”、“6”等吉利数字的偏好并不显著。同时,投资者回避“4”的行为只在牛市行情时表现明显,在熊市行情时趋向消失,说明投资者在熊市行情下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基础上,利用1999~2003年全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市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开发商在房价上涨的时候可能过多的投资于别墅和高档房,这有可能带来风险;住宅市场上可能存在较大的投机性购房行为,这有可能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不足使普通居民利益受损。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应该调整开发商投资方向,减少别墅高档房的投资,增加低档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普通商品住宅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以25个账面市值比—规模组合及扩展的证券组合作为检验资产,以一系列经济、情绪和市场指标作为备选状态变量,应用ICAPM理论和GMM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动态的风险收益关系。应用ICAPM研究风险收益间的动态关系时,广义矩法可以规避条件风险溢价、条件协方差的估计。研究发现:投资者风险厌恶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净储蓄、消费、房价、情绪、规模溢价、价值溢价等新息负相关,与CPI、股市波动等新息正相关;当货币供应、热钱、消费、规模溢价等新息增加,或当利率、净储蓄、CPI、房价、情绪、股市波动等新息减少时,投资机会出现有利变动,这些新息包含系统性风险。综合来看,资产定价必须考虑风险偏好和投资机会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是理性投资行为的前提。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内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行为、风险意识、投资知识和投资权益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够成熟;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存在损失厌恶等认知偏差;大多数人对投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希望监管机构提供更多的风险知识教育;当自己的权益未受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片面强调客观因素,忽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因而进一步开展投资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有关资产配置的研究对如何确定最优化资产种类结构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分析体系,但对于如何决定投资经理人结构,使其有效地执行资产配置、最优化资金收益,却少有研究。通过把传统的构造证券组合风险—收益优化方法应用到投资经理人选择问题中,从而将投资经理人一次性选择过程转化为组合优化构造问题,从雇用组合经理人的机构投资者或其他资产管理者角度来看,借重投资经理人风格分析和信息率优化框架,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