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作出了比较与探讨,提出国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导工具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公开市场业务要紧密围绕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操作工具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补充,要不断提高有效性,要力求形成我国的基准利率以促进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并全面进行货币市场建设,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长期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的基础货币供给受外汇占款影响较大且内生性较强。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中央银行应确立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的调控思路,协调好本币与外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关系,并不断创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多元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变化过程,结合近三年我国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发行票据的实践,提出以多元化工具作为短期选择,而从长期来看,国债依然是最优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5.
一、在中央银行层面,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乏力 <<人民银行法>>规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及窗口指导,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年来这些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给投放渠道主要有再贷款、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三个。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主要由外汇占款引起,而公开市场操作是用来冲销和平衡货币供给。我国目前这种货币供给方式对货币政策和经济都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为了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增加,我国必须培育壮大公开操作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和操作工具的种类,对货币供给进行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 ,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 ,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 ,这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 ,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公开市场业务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之一,美国是西方国家中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典型国家。因此,在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初期,考察美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对于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美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考察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中央银行,建立于1914年11月,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公开市场业务,美联储是在1923年发现并开始运用的。纵观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外央行冲销干预措施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和补充的冲销干预措施。后者主要包括贴现政策、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政府存款和利用外汇掉期交易合约等。我国央行冲销干预实践可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每一阶段经济形势的需要,央行采取了不同的冲销干预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鉴于各种冲销干预操作方式的成本和局限性不同,央行应审时度势,灵活选择各种冲销工具组合;鉴于我国银行持有大量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缺乏相应的交易基础,央行应进一步完善以国债市场为核心的公开市场操作;鉴于我国目前处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经济背景下,央行要抓住机会,继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鉴于冲销干预并不能作为一项完全独立的政策工具发挥作用。需要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央行要注重国内财政、货币政策间的协调,加强人民币汇率干预的政策配合。  相似文献   

11.
﹝摘要﹞基于2004—2014年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变化,本文采用非线性MS-VAR模型将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状况分为“平稳增长”和“高速增长”两个区制,分析两个区制下影子银行的变化特征。选取货币供应量、影子银行规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基准利率的相关数据,考察影子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子银行发展的不同状态下,货币政策工具在调节货币供应量时存在着非对称效应;在影子银行高速增长的状态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均低于平稳增长状态下的有效性,并且,公开市场操作在影子银行高速增长状态下失效。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也是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基本通道。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得1997年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1998年到2007年相关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大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组合在发挥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作用上是中长期有效的。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有必要继续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和利率调控相配合的“三位一体”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并配套实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央行票据为工具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建立在尚不发达和健全的债券市场的基础之上。央行票据作为替代国债的操作工具,带来了金融调控的工具创新和宏现金融的稳定,对我国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央行票据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本文主要通过对央行票据的产生及现状的解释来讲述央行票据的积极作用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加息,同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本文从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和衡量指标着手,对现今主要使用的三种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工具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开始启用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强化金融的间接调控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才刚刚启动,尚面临着诸多困难,而且,目前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模式选择问题尚未统一。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一、我国失行公开市场业务面临的困难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市场金融程度不断提升,中…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象主要是央行票据,未来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应该以国债为主。为此,从中央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国债发行、国债二级市场发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具有筹资功能和调节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无论是从期限结构还是从持有者结构看都偏重于筹资功能,而调节功能不足,影响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期限结构的角度来讨论我国的国债市场及其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及公开市场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具有筹资功能和调节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无论是从期限结构还是从持有者结构看都偏重于筹资功能,而调节功能不足,影响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期限结构的角度来讨论我国的国债市场及其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及公开市场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近年来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大大降低。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分析分析了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外汇制度改革,完善强制结汇制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