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10国顺应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积极破除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建立的,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的里程碑。南宁市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给南宁市经济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也给南宁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给南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南宁市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南宁市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对工业领域而言,提升了南宁市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快了南宁市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2014年上半年,南宁市在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了13.8%的较快增速。规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来,南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执行中央、自治区、南宁市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国内外复杂形势的严峻挑战,充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的机遇,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孵化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把落实科技兴贸战略、增强国  相似文献   

4.
赵天宝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41-144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南宁市与东盟各国旅游交通不便、出入境手续繁琐、旅游产品开发粗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不强、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模糊和旅游信息网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大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实施"一城三都"品牌战略,建设民族特色景观、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加强旅游市场软环境建设,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措施,促进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小华 《亚太经济》2013,(3):112-117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SWOT组合矩阵,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2):I0002-I0002
急救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观,牢牢抓住“120”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强管理“,120”面貌日新月异,2005年中心院前急救工作量达到了85575人次,比2004年增长18.2%,中心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31.6%,院前急救工作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骄人成绩。“12  相似文献   

7.
孟维娜 《广西经济》2012,(11):36-38
南宁与东盟产业合作现状中国—东盟框架协议签署10年以来,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南宁与东盟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继续深化两者合作,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已成为共识。一是从经济贸易往来上看,2006年至2010年,南宁市与东盟国家进出口总值由10892万美元增长至50667万美元,年均维持48.48%的高速增长。2010年,南宁市对东盟国家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就有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六个国家。二是从产业对接和  相似文献   

8.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落下帷幕,博览会收获了哪些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对南宁市的经济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参会人士与南宁市民对博览会有什么评价和期待?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自治区统计局组织开展了对博览会的基本情况、交易成果、投资签约,博览会对南宁市相关行业的影响以及参会人士和南宁市民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21—25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南宁如期举办。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届博览会围绕"科技合作"主题,举办了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并围绕技术转移、金融、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中国—东盟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铁 《特区经济》2009,240(1):233-23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促使广西会展业迅速发展并独具"东盟"特色,但能适应该特色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广西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对面向中国—东盟的会展管理高级人才培养举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以及相应的战略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魏凤春  于红鑫 《新财经》2004,(10):24-26
尽快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每个国人和每届政府的愿望和目标。通常认为,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按照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GDP总值为121103.8亿元(按官定汇率约合1.4万亿美元),人均GDP9371元(按官定汇率约合1100美元)。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公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按照名义汇率法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总值为14098亿美元,人均GDP1087美元,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张琼 《新财经》2005,(3):20-20
过去一年,中国的GDP涨了,人均收入涨了,国有企业的利润涨了,房价涨了,油价涨了,上市公司的并购却跌了。-6.98%——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数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种迹象早在2003年就已初露端倪,是年中国上市公司购并数量仅增加了2.38%。大大低于2002年的41.18%和2001年的15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在10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将是一个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区,它必将对中国,尤其是与东盟相邻的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江西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一员,如何充分地利用中同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关税削减、双边贸  相似文献   

14.
2004—2014,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片段,也是《中国经济周刊》诞生成长的第一个10年。我们有幸记录这个特定年代,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位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举办地广西首府南宁市北郊30多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来,南宁市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得到大力发展,南宁市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得到有力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得到持续扩大,对推动南宁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南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南宁市商务局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抢占东盟市场,扩大南宁—东盟两地间贸易往来,推动南宁市外贸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成效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每年在南宁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下,南宁市与东盟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道》2014,(6):47-47
由中国—东盟中心(ACC)组织的“中国—东盟中心杯—我眼中的中国—东盟关系”征文比赛自2014年5月起面向全国大学启动。欢迎中国及外国在华大学生踊跃参加,用中文(至少1500字)或英文(至少1000字),写出对中国—东盟关系的理解,比如中国—东盟关系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重要意义,对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期待和建议等。东盟国家驻华大使将作为本次大赛的荣誉评委。颁奖仪式将于2014年9月底在中国—东盟中心举办。一些幸运的获奖者将有机会访问中国一东盟中心,获得精美奖杯祁荣誉证书,并与中国一东盟秘书长马明强、东盟国家驻华大使及外交官互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一江春水,连云贵湘粤;半挂云帆,达港澳东盟。广西南宁五象新区地处邕江之南,位于中国—东盟海陆通道和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大通道的中枢、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战略新支点的广西首府,是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提出"举全区(市)之力""重点向南,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大战略发展区,总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五象新区是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近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等国内外重大活  相似文献   

19.
发展的"四化"突出 中国的发展变化,就是让人如此地不可思议. 如果说2000年的中国还在为如何启动内需,如何使经济走出蓝灯区而发愁,那么,仅仅一年之后,支撑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便释放出了强烈的经济启动信号.从2001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开始在各路研究者的激辩中,迈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伴随着2003、2004连续两年超过10%的高增长(修订后数据),2005年,中国GDP已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刊》2014,(20):33-36
正自2004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占到其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还是越南出口的第四大国,占其出口总额的10%。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到654.8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