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便利。行走在外,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家电运行状态,给电饭煲、空调下达开机指令;回家路上,通过车载终端对交通状况一目了然;如果生病了,通过“医疗云”服务,在计算机上调出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让医生为其诊断病情。孩子考试成绩下降了,寻求“教育云”帮助,让网络专家来分析原因,调出“电子书包”,给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这一朵朵“云”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数便利。  相似文献   

2.
雪松 《中国西部》2012,(12):15-17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得知他班上有几个孩子早在幼儿园大班,就已经开始学"奥数"了。起初,我不以为然,继续按着我对教育的理解,让孩子逗留在本来就该属于他的"玩"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开心更让我开心的事情了。可是三年级开学后的一次考试,给了我和儿子当头一击。至今,儿子放学  相似文献   

3.
<正>暑假,是孩子梦想的天堂,如何利用好资源,为孩子作好暑期规划,引导学生合理度假,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我觉得,作为教师和家长,就要学会在暑期期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用深情而悠远的凝视,让孩子把自身发展的重量交给大地,激活孩子身上的天赋,让自然成为生命灵动的一种状态,激发其敞开自己,成长自身。教育是一种力量。我们要让孩子打开暑期,就像打开了一封温馨的溢满真善美的信札,让孩子在恬静中安然而丰盛;犹如欣赏了一曲激越的交响曲,让它所传递的正能量漾满心间,成为叩击生命的心弦,在孩子的心海中荡起圈圈涟漪。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在为谁而玩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相似文献   

5.
当您在办公楼里忙碌的时侯,是否担心正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安全?您可以给他佩戴一块"智能定位"手表,然后在电子地图上画定"电子围栏",一旦孩子的活动范围超出设定的区域,您将收到一个报警短信.  相似文献   

6.
良教之校     
《中国西部》2013,(Z1):66-67
<正>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学校是成就孩子梦想的圣洁之地。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智慧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追求教育的本真与坚守  相似文献   

7.
罗兴 《中国西部》2014,(12):102-102
<正>自西安曝出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事件后,吉林省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也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幼儿园给孩子们喂食"病毒灵"是不是已经成一种流行手段?否则,陕西、吉林的涉事幼儿园怎么会无独有偶、如出一辙呢?细想之下,这次的幼儿园瞒着家长给孩子服药事件,不过是中国幼儿园现状的一个微小的缩影,"病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队伍建设是幼儿园整体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园长职责的重中之重。教师与孩子都是幼儿园的"本"。"让每个孩子快乐,让每位教师自信。"是我们的管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的园所环境是幼儿园发展和孩子、教师成长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Z2):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是虚拟的,但是虚拟的网络却给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花园社区居民张莹带来了真实的"幸福"。长期患病的张莹,丈夫在外打工,孩子正在上学,家庭十分困难。作为网络信息员的热心"楼长"杨宝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过"幸福e家园"上报社区。社区及时了解核实情况后,为其办理了低保。社区的关怀让这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经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共鸣,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什么都希望能从娃娃抓起,足球、舞蹈、钢琴、武术、奥数、英语、主持、美术等等兴趣班报了个遍,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不是在幼儿园就是在上兴趣班的路上,更不要说小学、中学生了,孩子们忙于各种学习,可以说是苦不堪。于是有人就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产生了疑,他们认为:"人生是场马拉松,并不是短跑。起跑得再快再猛也不能保证在马拉松途中一直保持着强劲,也不能保证赢得后的胜利。"文章在报纸上一出,又引起了众人的附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2.
罗日荣 《中国西部》2014,(3):120-121
<正>《理解孩子的语》是法国世界级心理学家、《心理月刊》杂志特约心理专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教授撰写的。伊莎贝拉·费利奥沙用些鲜活的事例说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懂得孩子的语,了解孩子语后面的真相,如此,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认为要教育孩子,就不能盲从于书店里的各种育儿经。她说:"女性一旦怀孕,各种各样的建议便会蜂拥而至,例如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睡觉,以及如何‘让孩子适应环境’。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各执己见。等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又会听到关于如何树立权威,是否要打屁股、惩罚孩子等方面的建议——‘尤其不能让孩子和你们睡在一张床上’‘得和他们划清界限’‘孩子得多睡觉’‘男孩子可不能玩毛绒娃娃’‘孩子摔倒时别去安慰他,否则  相似文献   

13.
<正>上周去中学,给初三的女儿家长会。女儿属于那种"即将优秀"阶层,就是中上生,学校要抓抓这批孩子,抓上重点线。所以,我们要参加正式家长会之前的好几场单科家长会。不得不说,中学老师非常辛苦,看各科老师忙里抽闲,来给我们这七八个家长滔滔不绝地说,真心觉得他们好累。每位老师在面对我们时,都提到个问题:"这些孩子动力不足,缺乏一种内在的自己想学、想上进的意愿,好像必须要老师推着、逼着去学,所以,要家长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有的老师总结说——说到底,孩子的问题就是"态度问题"!呃——懂了,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刻苦钻研,勇高峰的精神。老师还说:"不要我们在学校努力鼓劲儿,鼓起来了,结果一回家,家长不扎起(编者注:配合),给他松了劲儿了,就不好了。我们要起来给娃娃鼓劲儿,让娃娃有紧迫感,不要像现在这样,他们自己不急,就好像我们老师来追着学样。"我听了这话,心想应该惭愧才对,我们家从来就是"松劲儿派"。上周,女儿回家,自己觉得某科考得不理想,哭兮兮的,老公跟她说":那个分数有啥子(编  相似文献   

14.
廖立湖 《中国西部》2014,(12):104-104
<正>新年开学不久,全国各地就接连曝光幼儿园安全事故。陕西省宋基会幼儿园常年给幼儿喂食"病毒灵"事件,吉林省、湖北省曝出幼儿园常年让幼儿集体服食"抗病毒"等医院不曾使用的药品事件,以及云南省丘北县双龙营镇平龙村佳佳幼儿园儿童中毒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中,有孩子如花般的生命已然消逝,幼儿的身心健康遭到严重侵害,在社会上造  相似文献   

15.
于霏 《中国西部》2012,(9):29-31
"我们融入了上海的生活,融入了这个社会,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是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难题。有的孩子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在上海接受教育,可是初中毕业后却又要回到老家中考,对于孩子来说,故乡已是他乡,上海才是真正的家。有些孩子连家乡话都听不懂,如果让他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再生活学习几年,对于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教材的差距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会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杨锋 《新西部(上)》2013,(20):136-137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传递师爱给学生的主要路径是:加强教师个人人格修养,友善、耐心、宽容、坦率、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鼓励自尊,把学生当"人"看,倾注同情与关怀;关心学生的成长,欣赏每一个孩子,让师爱挥洒在学生幸福成长的旅程中。  相似文献   

17.
刘姿慧 《东北之窗》2013,(10):50-51
这些年,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就一个比一个忙,忙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从孩子还没下生就开始"忙"了。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要进修"准妈妈班"的课程。为了能让自己生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纪宝宝"、"龙子"、"金蛇"……母亲们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进行剖腹产。为的是要赶那个"吉时良辰",为孩子出生讨个好彩头。俗话说"强扭的瓜儿不甜","瓜熟蒂才能落",就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不顾风险和健康,让孩子按照"预定"的时间生出来,出生的是否有意义哪?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少了一道工序,那这个产品的质量和寿命都会受到影响,更何况生孩子少一道"工序",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子君 《中国西部》2013,(36):22-31
主打高端贵族式教育的幼儿园,让五六岁的孩子参加军训;一年级小学生的及格分数线由60分提升到90分,甚至95分;将"奥数"作为小学升初中的主要命题内容……这些教育事件凸显了基层教育严重的价值偏移,严重影响了孩子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13年前,薛丙让、张清莲夫妇从村口捡回了脑瘫"女儿"楠楠,并顶着世俗压力和经济重负,将她一直悉心照养长大;13年后,在知道孩子亲生父母的消息后,为了让"女儿"有个好的归宿,他们强忍内心痛苦,毅然将孩子送还给亲生父母,而他们开出的惟一条件是:只要"女儿"幸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4,(6):80-81
<正>好的教育必然是孩子自由地学习。此中"自由",就是教育应该回到每个孩子自身的认同上,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整合于学习之中,生长于学习之中。马拉古兹认为,"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如同民间故事中的"龙之九子",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