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后,宗族在中国农村复兴起来,并对现行村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客观评价宗族组织,正确对待宗族组织.在宏观上,积极发展政治文明和经济,在条件成熟时彻底消灭它,在条件不成熟时,努力改造它.在微观上,从制度、经济、文化和法律角度入手,控制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使宗族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依据市场信号进行最优配置而参与生产经营,体现的是生产功能;而农民的生存、就业、养老等问题是依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社会保障由社会来承担,农民的生产和社会保障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我国特殊国情和制度背景下,土地体现的不仅是生产功能,而且还充当着农民可以长期赖以生存的保障功能.可以说土地是一种综合性保障载体,它包含最低生活保障功能、养老保障功能、医疗保障功能、事业保障功能等城市人口所具有的基本保障项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住房制度具有一供、三非、四保、五自的基本特点。农民住房兼具生产生活功能,兼具居住和社会保障功能。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农民建房和农村居民点调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应从国家公共政策角度构建中国农村住房基本制度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指引,保障农民在农村的居住权益,依法制度规范农村居民点(乡镇、村落)的空间调整,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合理调剂使用的主要范式,与时俱进地推动十二五农村住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1 年和2013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系统考察了农 村宗族网络对农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宗族网络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 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维度的主观福利,在运用多种策略克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的结果依然 稳健。(2)宗族网络发挥的主观福利改善效应将随村庄宗族结构差异的扩大而减小。对于宗族结 构单一稳定的村庄,宗族异质性的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整体福利水平下降。(3)宗族网络促进农 村居民主观福利的原因主要来自“代际团结”和“族内团结”两个层面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风 险化解作用,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强连带”关系比普通社会网络更具凝聚力,并且在情感上的 联系更加紧密。文章从宗族网络的角度为近年来大规模村庄撤并与搬迁可能带来的农民福利损失 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优化城乡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下,培育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新农村建设实效发挥乃至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从调动积极性和增强自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增加人力资本及提供相应的制度和体制保障,提高农民的生存质量是培育农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土地征收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农民的权益难以保障及失地后生存没有保障的问题,这些使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笔者主要通过对海南某村的实地调查反映失地农民生存中的现实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只有将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处理好,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现存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巨大差距,削弱了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均等性,限制了农民发展的张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途径,确立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提高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宗族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在我国存在和发展。宗族力量以宗亲观念为主导,在乡村中发挥着为部分农民代言,有利于为繁荣乡村经济,协调生产、互帮互助,能有效调节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因此,对待宗族力量,一方面要引导宗族力量发挥其对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其从不同层面为乡村治理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宗族的控制,使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战略》2011,(1):F0002-F0002
过于注重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GDP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缘于以商品和资本利润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学的误导,从而使经济发展脱离了保障人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与战略》2011,(6):F0002-F0002
过于注重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GDP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缘于以商品和资本利润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学的误导,从而使经济发展脱离了保障人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与战略》2011,(2):F0002-F0002
过于注重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GDP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缘于以商品和资本利润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学的误导,从而使经济发展脱离了保障人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实质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土地的保障功能在缓解工业化进程中社会阵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土地福利化倾向增强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国土地的保障功能越来越暴露出不足.目前在找不到任何能够取代土地为农民提供基本保障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只能以土地承包权为核心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但应该着眼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3):159-159
温锐《动态开放小农——中国农民的主体性讨论讨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该书以作者20多年来有关传统“小农经济”理论和农民主体性的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1993年提出的“动态开放小农”论为核心观点,打破成果发表时间的顺序,按专题分别辑录,形成“动态开放小农”论的基本看法与系统认识。作者认为:中国“小农经济”天然的市场基因使其具有自励、白适、自转三大功能;农地租佃制等传统农村经济体制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宗族作为农民的草根组织或准农民组织与现代化发展具有同向正向关系;而因政府“不受限制”权力的超经济强制与平均主义对小农经济的长期改造,导致小农经济原本具有的“功能”全毁,不仅无法随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转型与新生,而且使其“大多数”行为与心灵被扭曲。  相似文献   

15.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罗必良 《改革》2013,(1):66-75
土地对农民具有重要的福利保障功能,这几乎是以往农地制度安排的基调。现实的难题是,一方面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土地保障功能的替代机制逐步形成,但并未有效促进农地的流转。因此,农民的土地"退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福利保障功能及其替代问题;"人动地不动"表达了农民对土地财产权利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内核,应该从保障农民的土地福利功能转向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任务是赋予农民作为公民所必须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而农村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就业培训、农民工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是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通过对我市农民生存问题的调查和基本保障现状的分析,从杭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研究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基本保障问题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政治稳定 ,人民幸福安康 ,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的 ,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 ,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伤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势之下 ,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社会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其保障的主要内容和性质来看 ,由以下11条保障线构成 :第一条线———养老保障线。通过推行养老保险 ,使各类企业、单位的职工 ,在离休、退休之后 ,能够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第二条线———医疗保障线。通过推行医疗保险 ,使各类企业、…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与战略》2011,(5):F0002-F0002
过于注重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GDP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缘于以商品和资本利润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学的误导,从而使经济发展脱离了保障人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与战略》2011,(7):F0002-F0002
过于注重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GDP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保障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缘于以商品和资本利润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学的误导,从而使经济发展脱离了保障人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为促使经济学回归到保障和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