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怎样的促进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我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效果,并从地区和产业类别角度分别分析作用效果的差异性,同时对产业集聚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且作用效果呈倒“U”形趋势;分地区看,数字经济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强于其他地区;分行业看,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易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产业集聚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强化区域合作;有序推动不同密集度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以产业集聚引领制造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小额信贷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变革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发展农村数字金融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再造的必由之路。这不仅为数字化产业带来机遇,也为监管机构带来挑战。所以,有必要从农村信贷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数字金融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带来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农户进行政策分析,为我国控制小额信贷风险、实现数字金融与“三农”发展的良性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背景、内涵界定与现实价值等理论逻辑出发,总结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已取得的发展成效,详细分析了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所产生的“红利”。针对乡村振兴下数字乡村发展存在的“鸿沟”等实践困境,在探讨发达国家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进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和农村地区发展现实,提出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在推动我国效率变革和激活消费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文章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生产效率和消费提升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拉动消费水平间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却不显著;最后,在测度我国三次产业的生产效率后发现,与第二产业相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第三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大.因此,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快数字化消费转型,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受惠于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生产和净出口国,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在享有绝对规模优势的同时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红利优势递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借助局部调整自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内在机理,实证解释影响制造业战略升级重要因素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以此从加快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重构产业价值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产业增值能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效应等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制造"战略升级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区域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伴随着轻工业增速加快,曾经的经济结构短板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支撑的汽车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通过内部与外部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引领吉林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产业数字化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前沿端口。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文章立足于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链变革的经济学分析,分析中国产业链数字化面临的数字博弈、数字壁垒、数据安全、数字技术、数字转型等挑战,探究数字经济窗口期下中国产业链综合施策,通过构建数据安全屏障防范风险、开放共享构建数字经济合作新格局、创新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营造良好数字经济生态等举措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为加速中长期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度转型,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高数字治理水平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深化农村产业融合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资金支持。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和小型企业的触达性不断加深,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域壁垒。然而,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融资难题,其中,高融资门槛和低融资速度使很多小型企业望而却步。基于此,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加速提升,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十四五”时期,要充分认识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打造平台经济新模式激发新动能、加快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点,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的融合对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河南在经济基础、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已具备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但还需要创新思维,充分利用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融合发展环境、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型服务业态、组织跨行业产业联盟、推进网络化制造和服务等途径,提高融合度,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代表,基于对地区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完全分解,刻画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分工程度较高,参与国际循环程度也较深,国内价值链主要由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驱动,通过“大进大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相对独立性尚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国内循环为主,地区间循环更为紧密,主要依靠本地增加值流出和出口参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畅通的国际产业链循环促进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循环升级,国内分工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下游位置,需要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在举办数字冰雪运动会、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冬奥会场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转播冰雪赛事等方面为吉林省打造数字冰雪产业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吉林省在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中仍面临着冰雪旅游业大数据应用能力不强、冰雪运动业数字化营销能力较弱、冰雪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欠缺等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鉴于此,吉林省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提高冰雪旅游业数字化运营水平,应对高质量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变化趋势,加强冰雪运动业数字化营销能力,突破客流量难以稳定增长的瓶颈,推动专业冰雪器材数字化生产,打通高端冰雪装备制造业的销售领域,从而打造吉林特色数字冰雪产业链,促进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成员,正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成都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北京进行对比,运用熵值法测算了两个城市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分析了两城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理论上,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发展、引致技术创新以及增加社会效益等途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结果表明成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二者已达到中级协调阶段,但与北京相比还有待提高。基于此,成都应借鉴北京等城市的相关经验,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加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实现二者的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冲击的基础上,强调物流在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发展制造业物流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制造业物流内涵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业、战略、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制造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融合进一步增强,国际间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化日益明显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陕西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区制造业、区位、人才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发区建设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形势,从不同路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三地协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京津冀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着眼于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制造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制造产业效率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赋予我国制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工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SAS软件)论证了我国制造业促进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通过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制造业的一些变化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这些可喜的数字后面,我国的制造业内部结构存在着外部替代效应、内部替代效应等质量上的问题,并运用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过程图分析其原因.最后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角度总结了问题所在,并相应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一视角,从多个层面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不断深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也趋于升级;同时,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主动融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扩大开放对制造业高端需求的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因此,应深入推进北京全域服务业扩大开放,发挥北京科创、金融优势,构建产业融合链条,推进高端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进程中 ,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部门从传统产业分立走向以数字融合为基础的三大产业融合 ,从而使传统工业时代生产方式塑造的固定化产业边界趋于模糊化甚至消失。尽管这一案例在现阶段还不具有普遍性 ,但其革命性的产业变革却是对传统产业分立的历史性否定。本文运用产业边界的理论分析框架 ,通过对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演变过程的剖析 ,揭示产业融合是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