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的回波-扩散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城镇化在改变城乡收入与教育差距方面先“回波”再“扩散”,而对城乡医疗差距并没有显著的回波或者扩散效应。第二,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的中介变量为村级公路。城镇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村级公路的修建,进而缩小城乡收入、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2.
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程度、教育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采用2005—2015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对外开放、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采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形曲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以及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以广西1980~2009年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广西1980~2009年数据,研究了经济转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化、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程度的减弱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开放则显著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有显著影响,而财政、金融对农村资源的投入等因素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应重点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推进非国有化和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收入均等与经济增长可以成为地方政府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中央政府在推进城乡统筹时应尊重地方的自主实践。  相似文献   

4.
构建包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冲击的城镇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化发展则有助于减轻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上述效应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劳动需求弹性较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应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使城镇非农部门的劳动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回归等方法,利用宁夏1980年~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效应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宁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确实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宁夏的城乡收入差距本身过大,使得城镇化效应的扩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发展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学界瞩目,尤其是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地表现为城乡差距,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选取贵州省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依据泰尔指数构建经济理论模型,对贵州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满足“倒U型”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理论上“倒U型”假说的城乡收入差距拐点出现,但实际上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总体趋势上虽不断缩小,但缩小幅度还不够明显且在某些时段存在波动,原因在于产业基础薄弱。(2)在剔除经济增长等控制变量因素情况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符合“倒U型”假说特征,其中经济增长、资本密集度等指标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教育差距等指标则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诊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症结”基础上,有必要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就要求:(1)充分发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2)持续增强县域产业支撑能力;(3)着力提升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78—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适合使用非线性的LSTR2模型来刻画,并且我国城市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考虑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后,城市化还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因素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产业结构升级因素却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内生于赶超战略的制度和政策安排,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要素稀缺型发展模式。文章利用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就农村要素稀缺型发展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外开放受规模限制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无显著效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形关系,现阶段依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需进行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带来的数字红利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非线性影响,且这种影响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制约并表现出地区和群体异质性。采用2003—2018年中国31个样本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互联网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可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更强的抑制效应,且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促进效应大于城镇居民;互联网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制约,且大部分省市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未达到最优临界值,具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应注重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推进和区域差异,致力于多维度降低城乡数字鸿沟,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要素合理双向流动和要素红利释放,通过互联网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社会保障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VEC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三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效率和社会保障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并且社会保障通过金融发展放大了这一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均衡城乡金融发展,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协整估计方法,在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率4个变量框架内考察了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率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国企职工和城镇居民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则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据此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是整体贫富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分城镇化与市民化基础上,利用山东省各地市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户籍变化和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人口流动为表征的城镇化与以户籍"农转非"为标志的市民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市民化的作用要大于城镇化。由于市民化会涉及到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对财政因素的研究发现,"省直管县"对比常规的财政分权,因县级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而有利于市民化,从而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城乡二元视角,选取我国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测算三大金融行业即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聚水平,进而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金融行业的集聚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银行业的集聚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的集聚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其中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最后,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文章提出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打造经济增长极、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阶段拉开序幕。以2013年作为基期,运用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自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来到201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还在增加,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收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虽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缩小,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还较高,因此只要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在未来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而推进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从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利用1 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县域农业机械化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相关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着空间差异;农业机械化能够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间接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相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会先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然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构建VAR模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952~2012年城市化、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虽然相对较小,但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且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效应先为正后为负。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政策的改变而作用原理不同。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动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20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特征;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数字经济促进了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会抑制劳动力转移,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相比于高行政等级城市,数字经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拐点在低行政等级城市的到来更早。  相似文献   

18.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如何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同时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和东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级市城镇化水平高值与低值相邻,呈"负空间自相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非农化、环境宜居以及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的对外贸易、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呈负向关系.广西及地方各市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契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避免各市间的恶性竞争,要加强经济建设,积极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同时,应积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新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就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对青年群体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城乡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收入提升和技能溢价的影响,以及不同群体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效应,与低技能青年群体相比,互联网使用对高技能青年群体收入水平产生了额外提升效应,促成高低技能之间收入溢价。随着收入分位数增加,互联网工资溢价率逐渐降低,互联网技能溢价率逐渐升高,即互联网技能溢价对高收入青年群体的影响大于低收入青年群体。城乡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地区青年群体收入提升效应明显大于城市,互联网普及发挥了缩小城乡青年群体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但互联网技能溢价效应对城市的影响却大于农村,会阻碍缩小城乡青年群体收入差距。分样本研究发现,女性青年群体互联网工资溢价率高于男性,但技能溢价率低于男性;与中老年群体相比,无论是工资溢价率还是技能溢价率,青年群体均表现更强的收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