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大约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的著作有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增订本)①、杜建录、史金波《西夏社会文书研究》②,方健《南宋农业史》③,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④,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⑤,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⑥,  相似文献   

2.
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约发表170余篇论文,出版著作主要有:张文《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谷更有《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月出版)、姜密《宋代“系官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月出版)、卢向前主编《唐宋变革论》(黄山书社5月出版)、王曾瑜《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6月出版)、韩茂莉《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6月出版)、魏花仙《宋代四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7月出…  相似文献   

3.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度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发表论文约计150余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有: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史金波《西夏出版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牛达生《西夏活字印刷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王菱菱《宋代矿冶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六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杜建录《〈天盛律令〉于西夏法制研究》(宁夏人…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发表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著作有:《漆侠全集》12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王曾瑜《涓埃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高桥弘臣著、林松涛译《宋金元货币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均为2009年版);宁欣《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对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关注》(中华书局);张显运《宋代畜  相似文献   

5.
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论文据不完全统计达到160余篇。研究范围广泛,尤其是有关商业、贸易、城市、货币、市场受到较多地关注。虽然重复、应景之作仍占相当多的篇幅,但是也不乏具有新视角、新方法的力作。由湖北大学主办的“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围绕葛金芳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唐宋之际经济结构变迁与经济政策转轨的互动关系”,就唐宋变革期诸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华蓥市政府与中国宋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了“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安丙学术研讨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了“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讨会”,两次会议与会代表亦提交近30篇有关辽宋夏金经济史的论文。现据笔者所见,作如下评述。  相似文献   

6.
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大约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的著作有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增订本)①、杜建录、史金波《西夏社会文书研究》②,方健《南宋农业史》③,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④,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⑤,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⑥,王培华《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⑦,李华瑞主编《唐宋变革论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较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200篇.出版相关著作有: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邢铁<中国家庭史·第三卷·宋辽夏金元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汤开建<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杭州出版社2007年5月)、李晓<宋朝政府购买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史金波<西夏社会>(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马玉臣<(中书备对)辑佚校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张邦炜等<宋代文豪与巴蜀旅游>(巴蜀书社2007年10月)、戴扬本<北宋转运使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李淑媛<争财竞产--唐宋的家产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李金水<王安石经济变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戴建国主编<唐宋法律史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8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相似文献   

8.
2009年学界在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总体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兹分述如下:总体性论述冯天瑜认为,厘清"封建"概念,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9.
总体性研究李伯重选取1823—1829年的华亭—娄县地区,使用生产法和收入法,对1820年代华娄地区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分析,获得了对1820年代华娄地区GDP、就业状况、贸易等情况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指出,19世纪初期的华娄地区经济乃至江南经济已经是早期的近代经济,这是我们认识今天的"江南经济奇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9-200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继续向前发展,其中人口、货币研究成果较突出,生态史学受到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二年间约发表研究论文近年140篇,出版的经济史著作有: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虞云国《中国太源史.宋元时期》(中华书局1995年5月出版)、韩茂莉《辽金农业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姜锡东、人涛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宋辽夏金卷、元朝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李华瑞主编《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陈高华、史卫民《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史继刚《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吴松弟《中国人口史.辽宋金元卷》(复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12月出版》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时值新中国建立60周年,研究60年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著述繁多。这类成果总体上有5个特点:1.对于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两次大的变迁之间的关联有了新的认识。2.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增多。3.长期经济增长分析受到重视。4.产业史研究在开拓。5.经济变迁研究与政治经济学说史研究交织。  相似文献   

12.
农业与农村张玮以1942年张闻天调查为中心,研究了抗战时期晋西北的地租、租率的变动。①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实行"二五减租"。李德英认为四川的减租运动激化了租佃关系,中小地主和佃农生存均出现了问题。②陈安定等首次利用家谱资料,详细考察了近代以来义乌族田的管理经营状况。③张少筠对近代苏南族田的保护进行了专门研究。④王志龙通过分析指出安徽族田在来源渠道的多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取得较大成绩,在两宋货币史、宋元商业贸易、地域经济等方面有新的进展。出版专著、论文集有:姜锡东《宋代商人与商业资本》(中华书局0 2、12 )、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汪圣铎《两宋货币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游彪《宋代寺院经济史稿》(河北大学出版社)、姜锡东、李华瑞《宋史研究论丛》第五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1)、王《驾泽抟云———中外关系史地研究》(南方出版社0 6 )、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0 )、《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收入…  相似文献   

14.
15.
2009年学术界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持续深入,成绩斐然,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新材料的运用和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良性循环。兹就相关研究分述如下:总体性论述张海英回顾了建国60年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6.
总论 马涛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试图回答1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出现大分流的疑问。①刘逖指出由于统计技术、方法论等问题,麦迪森高估了前近代中国的GDP,并对1600--1840年中国的总量经济进行了估算,对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化转型困境进行了探讨。②陈春声、刘志伟从与制度、物质生活相关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18.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较上年减少,但总体研究水平有所提高,研究方法更具多样化,部分硕士论文值得关注。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又是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之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者围绕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深化研究,开拓了诸多有价值的分析视角和创新性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中的一些内容,诸如“后发国家的赶超战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效并行”、  相似文献   

20.
彭刚指出,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