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学界在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总体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兹分述如下:总体性论述冯天瑜认为,厘清"封建"概念,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秦汉以  相似文献   

2.
一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史学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经济结构是基础;中国自战国以来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它构成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中心线索。抓住这一中心线索,才有利于揭示历史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的本质。本文拟以中国地主经济制的发展变化为中心线索,对史学界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诸如对封建所有制的看法,土地国有或私有,封建社会历史如何分期,农民战争的性质,宗法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和作用,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要考虑的几个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常会碰到一些内涵不同、理解各异的提法,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封建、封建社会。过去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正宗的、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五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4.
封建宗法关系是世界各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的一种宗法性的依附、奴役、剥削关系,它不同于同姓血缘组织内的宗法制度,却同样存在着家长式的强制权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关系广泛存在于各民族。认识封建宗法关系的本质并对之进行改造,对于当前反腐倡廉、西部大开发、大力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目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可以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进行探讨。我在《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文中,曾对封建社会农民的自给生产和商品生产有所讨论。现在拟对封建地主(包括西欧封建领主和中国封建地主)自给经济的若干问题,略加论列,作为补充,并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6.
许丽 《黑河学刊》2011,(10):66-67
秦汉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女性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总体看来秦汉时期日益加强的封建化使得女性地位下降,是"男尊女卑"传统形成的初级阶段;秦汉时期封建礼制尚未完备,残存于世的氏族传统对人们的行为、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起着规范性作用,女性所受封建礼教的羁缚较少。因此女性的地位又较前代有所提高。以秦汉文献为论述依据,对秦汉女性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早期研究欧洲文化史的学者们把"feudal"译成"封建",自然有其道理,但是由于feudal在欧洲文化中的意义和"封建"一词在中国的语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事实上已造成了多方面误解和不应发生的联想。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点,但是由于"文革"以来关于社会形态五个阶段的说法已成"定论"。人们很少顾及这些细节问题,原因是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就造成许多人把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的那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封建社会各项制度奠基于战国秦汉时代。因此,历来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史的学者,都十分重视战国秦汉制度史的研究。秦汉制度史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近日拜读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玉福先生的新著《秦汉制度史论》,却又感到耳目一新,堪称近年来少有的研究秦汉制度史的又一新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常认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和特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所以两三千年以来的中国从来都是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之一,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便是证明。中国封建社会又始终存在相当规模的商品流通。在政治经济学封建主义部分和中国经济史论著中,一般是在充分肯定自  相似文献   

10.
秦汉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大都肯定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战国以后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远非欧洲中世纪所能比拟,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得许多研究者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肯定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如何解释商品经济相当发展的事实?承认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又如何解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前些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曾经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对“自然经济”本质特征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新认识,很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本文拟就秦汉社会的情况对有…  相似文献   

11.
这是作者《中国封建经济结构》一文的姊妹篇。作者深入探讨了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规律。文章强调,中国原本比较先进而后来却相对落后,其中内部机制、内部因素在起作用,而这种机制和因素,主要应从封建社会的经济方面去探求。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作为封建小说里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具备宽厚豁达、才华横溢,理智稳重,容貌美丽的优点.可以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名门淑女的典范.她对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着绝对的信奉与遵从.尽管她受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却仍摆脱不了成为封建道德的殉葬品和个人命运任人摆布的悲惨命运.薛宝钗性格命运有其家庭环境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永佣制度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反过来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封建宗法制度的松解和农民的人身解放,有利于佃农个体经济的壮大和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永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永佃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族法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宗法性衍生物。宗族权贵利用个体小农重视宗法血缘关系、寻求自力救济的特点,适应封建社会后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庶族地主取代豪族地主而构成地主阶级主体的历史转变,于基层社会普遍建立以血缘纽带相联结的宗族组织;同时,制定在宗族内部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宗族法,调整宗族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持宗族社会秩序,从而实现补充国家法律、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华法系特点之一是国家制定法中关于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不甚发达,而通过礼、习惯及其他规范辅助国家法律,实行对民事财产关系的调整。清代宗族法普遍具有经济职能,作为调整宗族内部经济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为主的江南地区,宗族法的经济职能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婕 《重庆与世界》2011,(7):26-28,31
封建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行政权力的膨胀,如何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维护封建皇权,行政权力的膨胀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皇权,进而影响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因此,为了避免在国家政令实施中遇到障碍,改善官僚体系运转模式以维护封建统治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居于统治地位,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封建贵族们往往要求自己的子孙接受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加官进爵,功名出仕.在这一要求下,不少纨绔子弟都曾为之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代,雇佣劳动是劳动力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而雇工人是封建法典上被编制在雇主的宗法家长制体系内的一个等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因为雇工人等级意味着主雇之间存在着等级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雇佣劳动者,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是所谓等级雇工,不具有自由劳动的性质。如果无论那一行业中的雇佣劳动者属于雇工人等级,那就不可能说这种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这当然是同明清时代中国封建社会里的阶级构成、等级构成,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过程相联系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于法律上雇工人的规定及其变化,有同志已经作了很好的说  相似文献   

18.
一、论封建土地关系的变化是历史时期的划分标志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这已为国内大多数学者所公认。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变化反映在很多方面,如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租佃制度、雇佣关系的变化,阶级斗争内容及斗争形式的发展,国家政权形式的变化及赋役制度的改革,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等。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有人提及过,但到底什么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划分标志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能作为历史时期划分标志的,必须是既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性质,又能突出时代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在封建社会时期,这个标志应从封建经济本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其它一切问题只能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辅助说明。为此,必须首先对封建土地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和下一篇文章围绕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文章牵涉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与性质的估计,牵涉对中国封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经济发展中生产与流通、内因与外因、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应该讨论的,欢迎大家对此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轻重论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封建垄断的专制主义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形成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从分析轻重论的概念、内涵入手,着重分析该理论指导下的汉朝经济改革实践及其特点,最终落脚于探讨轻重论的演进对我国当今经济管理实践的现实意义及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