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创造的又一座不朽丰碑。抗疫精神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蕴藏着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待于系统研究和深入挖掘。着眼于抗疫精神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从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抗疫精神包含哪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精神特质,来探求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疫精神是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意。高校可以从抗疫精神中五个维度出发,用“生命至上”的精神启发大学生的为民意识,用“举国同心”的精神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用“舍生忘死”的精神造就大学生的英雄品格,用“尊重科学”的精神孕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用“命运与共”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担当,从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最具感召效应的教育资源。高校要用好战"疫"一线教材,充分挖掘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浅出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通过梳理中国精神新时代内涵及价值,以重视理论对现实的价值指导、重视情感力量对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重视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为三个着力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淬炼大学生思想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巨大的考验和挑战。高校应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弘扬抗疫精神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连海洋大学从组建青年抗疫突击队、勇担抗疫使命;讲好抗疫故事、发挥榜样力量;弘扬抗疫精神、上好思政课;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探索与实践,值得高校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挑战,中华儿女在短时间内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积极奋战,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是中国智慧、中华文化力量在战争中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抗疫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坚定信念、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求真务实,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同源性、在育人功能上具有契合性、在价值引领上具有同向性。从价值维度来看,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引导学生以史明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筑牢学生思想防线;厚植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化爱国情为报国行;挖掘鲜活的抗疫素材,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在网络平台中深化抗疫精神和在实践教育中弘扬抗疫精神,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实践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7.
抗疫故事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抗疫精神,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教学资源,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学理性与故事性相统一,引导性与互动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凸显网络途径,用多元手段呈现抗疫故事;以教材为本,在课程理论中解读抗疫故事;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好抗疫故事的素养和能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引导大学生汲取抗疫故事的正能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设计了高校层面讲述抗疫故事的视角,引入了传播学、国际关系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四个维度,聚焦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从宏观的角度、理论的层面进行研讨。创造性地统筹了对外传播能力、国家文化软实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储备能力等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逻辑关系,提出了高校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的路径选择,即:从战略上坚定文化自信和从战术上坚持以学科、学术和国际传播为内容的创新导向型实践。得出的结论是:高校和大学生应该以跨文化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以故事思维与世界沟通,高校要承担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当下的任务是用外语在跨文化语境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艰苦的疫情防控战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展现出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笔宝贵资源,构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从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形成的条件。文章最后从观念引导、规范市场、完善制度和企业家自身等四个方面指出在我国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船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史,具有深厚的民主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从狭义革命视角而言,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二是经历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起点,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克难攻坚、成长壮大的原动力;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抗击疫情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彰显和升华。进入后疫情时代,应从显著的抗疫成效再认识集体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通过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准确把握集体主义科学内涵,并在教育对象、内容、方法上不断下功夫,努力提升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典型人物,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士"。从他身上折射出中国古代"士"的人文精神,即"士志于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感时愤世的批判精神、"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儒商精神是儒家伦理和价值观在商人的商业经营管理和其自身人格两个层面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勤俭、敬业、和为贵、诚信不欺等四个方面。豫商长期受儒家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在中国商帮文化中独树一帜,卓然不群,形成了在组织、管理、发展和凝聚方面的独到之处,这与豫商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商业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文化环境、拓宽媒体渠道、创新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弘扬周恩来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英模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内生动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英模精神涵育时代新人体现了塑造理想人格、弘扬主流价值以及彰显中国精神的价值意蕴。基于此,可从知意明理、以情动人、炼之以志、笃之于行四个维度探寻实践路径,进而筑牢时代新人的精神之基,补足时代新人的精神之钙,以期书写出时代新人的青春华章。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其背后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理论必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崇尚精神这一优良传统继承的历史必然;是助推"四个伟大"建设、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现实必然。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以及新时代青年形成强大合力。在深化理论研究、坚定传承自信,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弘扬方式,把握目标导向、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中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占中国农民工总量2.3亿中的六成以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征,分析犯罪形成的内外因素,从文化融入、培训管理、精神干预和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理想模式,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制度认可之下的社会认同,从而有效地防控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财富贯穿在一起,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从红船精神经过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其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代表着时代精华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同时,对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的内涵、主线、特点做了较为准确的概括和提炼,探讨了党的精神财富的内在结构、传承规律。强调指出信仰和信念始终是旗帜,意志力是支柱,奉献精神是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必须对其内涵、实现途径及意义等从多个视角进行解读。本文认为,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等哲学角度解读中国梦的提出;可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视角剖析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可以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构想的维度来探讨中国梦实现的途径;可以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时代、国内和国际这三组范畴来阐释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