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非流通股,即限售股.限售股一旦解禁,势必会打破原有的市场供求平衡,对资本市场产生强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其影响,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图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俊 《中国外资》2010,(8):50-51
IPO限售股解禁是新股上市后发起人股份锁定,在一定的时间后上市的现象。对于上百家新上市公司IPO限售股解禁前后的超额收益率和超额换手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在解禁前(T-20,T-5)存在着正超额收益,在解禁时(T-5,T-1)存在着显著的负超额收益。处置效应、市场非有效和操作是存在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由于处置效应的存在,投资者倾向于将已经盈利的股份抛出,由于限售股往往成本较低,往往投资者会出现抛售。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加大锁定期的灵活性,增加限售股解禁时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IPO限售股解禁是新股上市后发起人股份锁定,在一定的时间后上市的现象.对于上百家新上市公司IPO限售股解禁前后的超额收益率和超额换手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在解禁前(T-20,T-5)存在着正超额收益,在解禁时(T-5,T-1)存在着显著的负超额收益.处置效应、市场非有效和操作是存在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由于处置效应的存在.投资者倾向于将已经盈利的股份抛出,由于限售股往往成本较低,往往投资者会出现抛售.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加大锁定期的灵活性,增加限售股解禁时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我单位同事持有限售股,已经解禁了,准备减持,但是不明白复杂的限售股的个税计算,能做个简单的解释吗?  相似文献   

5.
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入手,选用了2008年3月10日前限售股解禁的数据,研究了不同市场态势下、不同解禁比例和不同规模解禁公司的股价对解禁的反应。研究发现:与投资者的预期恰好相反,限售股解禁并没有降低股票的收益,在解禁前后共76天的事件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0;市场处于下跌行情时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比上升行情时高,即市场下跌时,股票解禁期内的跌幅显著小于大盘指数;与投资者的预期一致,大非解禁比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压力大;大中规模上市公司解禁事件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平稳上升,而小规模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从解禁后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6.
7.
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机制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限售股解禁的市场反应机制可概括为累积效应、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三种机制的存在,同时还发现:累积效应是中国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前反应和减持效应均存在且显著为负;限售股解禁因素总体上引发了负向的市场反应;限售股解禁的心理冲击影响可能大于实际减持压力。大幅度提升市场投资需求以有效承接股票供给规模的巨量增加,这可能是缓解限售股解禁压力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采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估计汇率-价格传导的长期关系。通过HP滤波求得变量的短期波动序列,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汇率、价格波动的动态短期引致关系。同时还考虑到结构变化和价格环境对传导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长期内还是短期内,进口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都很敏感;生产者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虽然比较及时,但是反应不足;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汇率波动的反应不仅存在时滞,而且反应最弱。此外,我们还发现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存在结构变化现象,近年来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能否战胜个人投资者的问题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持续关注,本文从投资者的仓位变化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在好消息公布之前,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增加,反之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减少,其仓位变化与股票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个人投资者采取了与机构投资者相反的操作策略,仓位变化与股票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机构投资者获得了高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这一发现与很多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说明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知情交易获得更高的收益。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人们对知情交易与市场效率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资本缓存和流动性的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47家商业银行2006-2014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资产比率这三个综合反映流动性结构指标对资本缓存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净稳定资金比例的改善能显著提高我国银行的资本缓存水平,而存贷比指标则会减少;(2)流动性资产比率对资本缓存没有显著的影响;(3)监管者可以通过管理风险水平的方式,提高资本缓存水平;(4)银行业务收益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缓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大宗商品的资源稀缺特性出发,推导出由供求基本面因素决定的长期均衡油价模型。与现在流行的认为投机行为在近年来油价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观点不同,该模型较好地捕捉了过去10年油价的大幅波动,说明这段时期的油价变化并未大幅偏离供求平衡特征。本文推导了短期油价决定方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该模型说明,宏观经济变量和行业基本面能够较好解释过去10年油价的剧烈波动。综合上述长短期油价理论及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对一些常见的政策争议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而银行只是风险传导的中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风险传导更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出发,选取非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存在风险传导效应,即宽松货币政策会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存在差异,对小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大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对国有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风险传导效应,避免企业过度风险承担而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楼华锋 《证券导刊》2014,(48):94-96
大股东解禁前后超额收益明显大股东解禁前后市值管理需求大大增加进入全流通时代以来,大股东手中的股权因为流通权而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我们通过对2009年以来历年的上市公司或其股东进行增发、并购、质押以及减持的事件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市值管理需求逐年增加,2013年IPO重启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察银行贷款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贷款加权竞争矩阵,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讨银行竞争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银行贷款网络中心性最高的为国有银行,其次为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并且整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各银行节点的联系非常密切,同时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位于核心区域的银行为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第二,资产规模和净利差对贷款竞争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并且相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更小;第三,竞争网络对银行的效率和银行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银行信用风险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人民币外汇市场MVMQ-CAVia R模型,首次对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MVMQ-CAVia R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极端风险暴露情况。即期价格中,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且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强。远期价格中,只存在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显著的单向极端风险溢出。研究发现,离岸市场极端风险的历史信息可以用来预测在岸市场未来的极端风险情况。我国未来外汇市场改革应从加强汇率预期管理、提高在岸离岸市场互联互通程度等方面着手进行,同时还需防范离岸市场极端风险对在岸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进一步显现。通过对危机进行反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本文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对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革建议进行了评述,并对加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FFJR(1969)的市场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沪深股市自1996年1月到2007年12月共12年的新股IPO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个企业上市之前的一段期间内,与该企业处于同一行业的其他股票从整体上来看存在着正的超额收益,我们把它称为"IPO的行业板块效应",而且这种行业板块效应受IPO的规模、之前该行业IPO的个数、是否同该行业的其他企业同时IPO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我们对该现象给予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国际原油价格、货币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应,并以典型农产品为例,实证分析国际原油价格、货币政策对不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货币政策与农产品价格显著正相关,两者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效应较小,间接影响效应较大,其中通过城镇居民收入的间接影响最大;在典型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中,国际原油价格对典型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效应较小,间接影响效应较大,其中通过货币政策的间接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典型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效应较大,说明改变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对典型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融监管的制度差异、监管竞争、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失衡,进而产生金融监管套利行为。金融监管套利容易引发金融系统的负外部性,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加直至爆发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套利的盛行暴露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推动了金融监管国内协调统一和国际合作的发展。本文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角度,以监管制度的成本收益和供需均衡分析为框架,运用净制度负担的一价定律模型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博弈模型,探讨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不同状态下的监管套利问题。文章还提出了构建具有层次性、区域性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各国协作并保持政策的一致性,拓宽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参与主体范围和市场领域,通过国际合作监管来缓解监管竞争,减少和消除监管套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