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东  初明  赵竹青 《济南金融》2007,(2):32-34,38
高校集中办理和生源地两种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为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贷款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对如何有效发挥两种国家助学贷款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集中办理和生源地两种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为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贷款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对如何有效发挥两种国家助学货款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完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帮助了许多家境贫寒学子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大学生助学贷款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旨在讨论大学生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助学政策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造福社会和贫困学子的公益事业,其意义的重大毋庸置疑。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贷款的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贷款违约与商业银行惜贷问题较为严重。本文客观分析了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资助经济困难学子完成学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对莘莘学子来说更是具有"雪中送炭"之功效.自1999年国家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以来,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具有速度缓慢性和结构不平衡性等特点.最近,我们对生源地余江县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何虹 《金融纵横》2012,(10):68-70
助学贷款帮助不少贫困孩子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并完成学业,助学贷款违约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学子都能及时还贷。但还有一些不按时还贷或故意欠贷者,甚至有个别院(系)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影响到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因而借鉴发达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经验,完善我国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原因,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诚信的资助模式,认为通过诚信教育,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等多种方式,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原因,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诚信的资助模式,认为通过诚信教育,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等多种方式,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及时了解和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最近,我们对人行咸阳市中心支行辖区(包括咸阳市和杨凌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一、辖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截止2003年6月末,全辖有高校12所,具有申办国家助学贷款资格的高校12所,其中3所高校与银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3所高校已实际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特别是随着“四定三考核”措施的实施,贷款人数、合同金额、贷款申请满足率不断提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末,辖区国家助…  相似文献   

10.
刘一颖 《金卡工程》2010,14(7):296-296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几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措施。但贷款大学生不及时还贷的现象也较为突出,这表明,大学生诚信缺失已成为高校德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分析,列举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并分析形成的原因,最后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发放的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几年来,助学贷款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学子的燃眉之急,对缓解贫困生的求学压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融》2013,(2):150-154
<正>助学贷款在新疆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由借款人所在高校转到其家庭所在地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发放和收回的贷款,相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对资金风险控制力较强。此项工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本文力求通过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原因剖析,提出有效促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与银行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双方权利、义务的配置情况是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程度与实际效果如何的一个关键问题。河北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历程表明,银行与高校之间的权利、义务配置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要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公正、合理配置高校与银行的权利、义务,平衡双方权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9年实行助学贷款以来,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贫困学生摆脱困境、踏进高校学府的"及时雨"。如何能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首当其冲的就是助学贷款。众所周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也是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化,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国家发布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新政策之后,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走向市场化,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和商业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进助学贷款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和保险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并对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其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助学贷款能否顺利推行。本文研究了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角色,在高违约率下剖析了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显现和隐性风险,并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对策措施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金融论坛》2002,7(4):42-46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开展的新兴业务.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品种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学生、学校、银行等不同主体在当前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不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树立市场化信贷观念、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构建有效监控机制和大力发展生源地贷款等相关对策措施.作者着重指出,只有通过对助学贷款的深入再认识,恢复助学贷款作为金融产品的特性,并遵循金融产品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彤  李曙东 《甘肃金融》2011,(11):66-66
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存在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银行、高校和政府共同构建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对帮助高等学校家庭贫困生完成学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1999年施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运用金融手段为主、财政手段为辅,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和资助高校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与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和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我国助学贷款政策要求高校承担相当部分的风险补偿资金,这使得高校在多重任务代理下必然做出逆向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上的缺陷给高校带来了政策、声誉、管理与关系上的四大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失灵以及高校发展机会丧失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释,认为国家应承担主要的贷款风险,本质上作为金融产品的助学贷款存在创新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