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多,而他们进城落户之后可继续选择“零成本”持有农村宅基地,导致宅基地退出不畅,引导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迫在眉睫。本文以被列入2020年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的溧阳市上兴镇为研究区域,利用文献分析、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二元回归模型,识别出影响农户宅基退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合理引导农户积极有序地退出农村宅基地,亟需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选择偏好研究,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模式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为研制出与不同类型农户相适应的宅基地退出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选取福建省晋江市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基于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农户选择货币补偿模式的正相关影响因素有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宅基地与县镇距离和行为认知,负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受教育水平; 农户选择资产置换模式的正相关影响因素有家庭人口数和行为认知,负相关影响因素有宅基地与县镇距离; 农户选择指标置换模式的正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受教育水平、宅基地面积,负相关影响因素有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和行为认知。郊区非农业型农户适用于货币补偿模式,城中村非农业型农户适用于资产置换模式,郊区农业型农户适用于指标置换模式。[结论]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选择偏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宅基地退出模式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农村宅基地退出。在货币补偿模式下,应确保农户在城镇的保障性住房; 在资产置换模式下,应保障农户转变户籍后的福利水平; 在指标置换模式下,应提升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尊重农户的退出意愿与诉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着越来越多农户从事非农生产,分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价值变现诉求愈发迫切,文章旨在探究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归纳了宅基地的居住保障价值、生产辅助价值、财产变现价值和乡情寄托价值4个维度的多元价值属性,构建“农户分化—宅基地多元价值效用感知—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框架,推导得出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基于云南省陆良县343户农户数据运用ivprobit、Logit、mlogit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结果 农户分化整体上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在宅基地补偿方案选择中,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安置房置换,农户分化水平越高,选择农村安置房意愿越强,同时农房建筑翻修年份、宅基地闲置情况、户主的宅基地政策认知水平、耕地确权和农田基础灌溉设施建设等因素均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方案设计应当依据农户分化水平精准施策,需要加强宅基地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巩固耕地确权成果、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自愿有序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存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农村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以成都郫都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文件,利用案例和合作博弈分析方法阐释了郫都区现行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运行症结。研究发现,郫都区宅基地退出主要存在补偿范围未考虑宅基地资产(生产要素价值),补偿标准激励与约束效应不足,补偿方式相对单一且不利于人口多、原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退出农户就业创业的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因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设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法律政策机制,明确利益范围;引入市场机制评估退出补偿定价;重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测算分配比例;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是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一行为还取决于被调查者自身和家庭禀赋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研究结论:应该充分考虑异质化农户的行为差异,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并将就业能力提升、农地流转、住房保障、权益保护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有效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甘肃省定西市的调研,运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分析指标,梳理其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本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约束宅基地退出决策,农户生计资源禀赋不同,其退出决策不同;农户家庭平均劳动力水平、与县城的距离、宅基地质量、务农机械化水平、务农收入占比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家里是否有村干部、城镇是否有楼房、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切实了解农民生活需要,加强就业支持及技能培训,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首先规范“一户多宅”的农户,通过有偿退出的方法促进多余闲置宅基地流转,采取易地搬迁的方式改善农户生计条件。  相似文献   

8.
农民宅基地退出差异性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宅基地退出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与退地补偿息息相关,研究宅基地退出中农民差异性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服务决策。研究方法:基于重庆市890份农民实地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离散选择模型(Logit)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1)传统农区的农民更愿意选择货币补偿;城乡结合部(街道办)的农民更愿意选择安置补偿;农民修建补偿选择率总体偏低,区位差异并不明显;(2)农民货币受偿意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定居城镇、非农务工收入、新居住地适应性;(3)农民安置受偿意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农房是否自住、退地补偿是否有截留、村基础设施状况;(4)农民修建受偿意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农房造价、农房是否新建、退地补偿是否有截留;(5)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因素可能对农民选择受偿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没有一个自变量同时对三个因变量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针对农民受偿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行产异化的补偿措施,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传统地区,强化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现金补偿力度。对于经济较为发达、区位条件较好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应加大安置补偿力度,以保障退地农民的居住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行的户籍制度令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分割,而城乡分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又使得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在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了解农民意愿,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的退出问题,成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保耕地保有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和运河区外围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户籍—社保"联动改革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提出"户籍—社保"联动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行为与意愿悖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考察宅基地退出年限与退出帮扶政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内生转换模型,Tobit模型。研究结果:(1)退出农户与未退出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2)宅基地退出整体上降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0.087);从不同作物类型来看,宅基地退出降低农户粮食作物效率与经济作物效率,但对后者影响更大。(3)随着宅基地退出年限的增长,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粮食作物效率、经济作物效率均有显著提升;宅基地退出帮扶政策显著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经济作物效率。研究结论:当前农户自身恢复力与宅基地退出帮扶政策的提升作用有限,尚不足以完全抵消农户参与退出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未来应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市场构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宅基地退出帮扶政策,来助推宅基地退出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受偿水平,并检验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CVM法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山东省临清市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704.22元/m2;年龄、外出务工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对宅基地政策是否了解及其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等变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参加新农合或其他保险、区位变量、非农就业稳定性变量则对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增强农户退出宅基地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农村“两栖农户(户籍在农村,在农村、城镇皆有房产及经营活动的农户)”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县域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应及时关注农村和城镇的人口变化,分析其带来的经济效应,制定相关消费政策,发展壮大特色农村和城镇的经济,促进“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占地过多且闲置废弃严重,多余部分应该退出并合理利用,而退出的成功与否在于农户的响应。通过对成都市12个村486个农户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程度普遍不高且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政府主导的"拆旧房建新村"的宅基地急速退出成本高、难度大。农村多余宅基地退出需渐进式推进,政府在宅基地退出中应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主观需求,以期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为增进宅基地退出农户福利,提高政策的福利绩效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Kano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在近郊农村、远郊一般农村和远郊贫困边缘农村中,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表现出整体较为强烈、各地侧重不同的特征;(2)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具有层次性,且村庄随着偏远、远郊和近郊地理位置的演进,需求层次呈现出从注重居住安全与财产保障的物质性福利延伸为在保障物质性福利的同时,更追求能力提升和权益彰显等服务性福利和权能性福利;(3)非农收入占比、贫困户认定、宅基地退出率和居住保障认知均可显著影响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需求强度,但在3类村庄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宅基地退出应契合农户实际需求,甄别福利政策供给焦点,以在最大化增进农户福利的基础上最优化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17.
陈霄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对深化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国家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中唯一国家级贫困县安徽金寨县608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农村公共设施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公共设施指数,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设施、农户分化对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越不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概率越大,且公共设施中道路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对农村公共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农业经营增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负向影响。[结论]为推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居民住房保障问题,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兴建农村集中安置区并加强其公共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现有研究对宅基地退出补偿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缺乏对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系统性研究。构建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是实现搬迁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方法]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进行归纳和比较,从易地扶贫搬迁背景、搬迁农户的安置模式、补偿模式等方面剖析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特性,构建了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效率和公平视角的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研究框架。[结果]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户宅基地退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利益协调关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两者之间扮演着政策驱动角色;易地扶贫搬迁具有福利性质,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主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价值和宅基地发展权价值。[结论]在厘清宅基地退出补偿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搬迁农户期望受偿价格测算思路和方法,认为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29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抚养负担、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前后福利变化的影响.结果 发现,研究区域在实施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上普遍提升;抚养负担显著地抑制了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福利水平的提升,而教育人力资本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宅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