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影《雷神》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便是生与死,这一点贯穿于整个北欧神话之中。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对北欧神话中此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知晓西方文化,尤其是北欧文化的某些精神内涵。因此,本文将通过解读电影《雷神》中的生死情节,探究其在北欧神话中的突出表现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意蕴,即《雷神》和北欧神话中的生死主题,反映了北欧先民独特的生命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让北欧先民深谙生存的不易和死亡的恐惧,而正是这些塑造了他们的核心生命价值观———荣誉精神。同时,在他们看来,死亡虽不可避免,但并不是彻底毁灭,而是孕育新生,整个自然、宇宙便是在这样的永恒循环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凯特·肖班(1850-1904)是十九世纪末活跃于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她的代表作《觉醒》因其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跻身美国文学的经典之列。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旨在指出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迪里埃在势力庞大的男权社会中,其反抗行为的艰巨性及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4.
《故事新编》是鲁迅一部独特的小说集,其创作过程涵括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多个时期,呈现了颇为复杂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貌;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与现实意义,也蕴含着鲁迅复杂的神话观,也启迪了后来的文学创作。文章着重探讨了鲁迅的神话观,分析了《故事新编》的神话思维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结构、情节与传统的神话原型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更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善与恶,罪与罚等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8.
9.
美国文学界公认福克纳的《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福克纳通过大熊老班向人类预警,揭示出如何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他在《熊》这部作品中把神话主题意蕴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0.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组合,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只是某一或某些约定俗成的神话原型的新的表述.从该理论出发解读《尤利西斯》,不难发现乔伊斯在创作时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原型人物、原型结构和原型母题.此种借鉴把神话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备广泛的象征意义和获得一种借古讽今的效果,表现了生活在荒原之中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艰难寻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种伦理关系层面,探讨《觉醒》中展示的伦理道德内容,从中发现作者凯特·肖班的伦理思想及道德准则,以期对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作者曹雪芹在书中体现出的超越时代的进步女性观更令后人惊叹与崇敬,本文从对明清世俗女性观的审视出发,探讨了《红楼梦》女性观对明清世俗女性观的超越之处,并分析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学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风潮,作为最富盛名的杂剧代表,《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样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并被后人看作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文章将通过细读,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从第十四出《写真》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画像的描写来剖析杜丽娘的自恋和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试图赋予杜丽娘自画像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899年出版的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与1962年出版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同样被视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而且同样成为21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研读作品,在女权主义视角下,《觉醒》表现出的是肖邦对女权的绝望情绪,而莱辛则透过《金色笔记》表现出了在女权发展问题上相对的理性和前瞻性,即对于一种真正的女权精神,应该是让男人和女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以及与异性和谐相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的小说《女儿愿》叙述了来自中美不同文化背景的姐妹三人回中国桂林探亲的短暂旅行。运用正 统读法,能了解故事梗概,同时也能认识姐妹间的冲突和矛盾。运用解构式阅读,则瓦解了原来的姐妹“二元对立”的 关系。这说明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荒原》的救赎主题,神话是必经的门槛。T.S.艾略特运用"圣杯+金枝"的"神话术"构建诗歌的底层思想结构,建立起"救赎"与"再生"的精神联系,并从人类学本体论的高度实现了对宗教思想范畴的反思和超越。而着眼于时间循环和生命周期发展的动态过程,《荒原》的非理性神话结构模式体现着史前宗教的"永恒回归"信仰。返回文化生命之源、重现初始完美之境,人与世界的对立再度化为"统一",神话承载的"死而再生"的生命寓意就获得了永恒性的文化指向。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早期作品多以殖民地为背景,主要讲述男性故事,而对女性人物重视不足,因此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从后殖民和女性批评的视角分析康拉德第一本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荒原》在神话结构的运用中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因素,即神话预言结构的使用,警幻仙姑和索梭斯特里斯太太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两部作品神话预言结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这一相似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神话预言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父权制是造成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多丽丝·莱辛的《裂缝》通过对父权中心主义解构,主张提高女性地位,实现女性与男性的平等相处,共建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