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主要描述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暴露了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它对封建社会揭露得透彻,其讽刺手法淋漓尽致,达到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里程碑,其讽刺艺术建构主要包括创作立场、美学风格、文本结构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儒林外史》创作立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文本传达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秉持了实事求是爱憎分明讽刺态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通过对《儒林外史》美学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技巧多样,洞幽烛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及高度的艺术性;通过对《儒林外史》文本结构与讽刺手法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其常常不被人所理解的独特文本结构恰恰是为成就这种讽刺艺术而特意设计的,是对古典小说文本结构的一种创新。这种"三位一体"的讽刺艺术建构的旨归表达的是"对一种衰退了的社会设想的幻想"的士人情怀。  相似文献   

3.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格列佛游记》是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堪称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政治讽刺小说,小说问世之后,同样受到儿童的喜爱,并成了喜闻乐见的儿童名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外转变?笔者认为除了作者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时运用了大量具有童话价值艺术表现手法和塑造了童话人物形象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谋篇布局时。采用了童话的常用的三种结构形态,即单线型结构、复线型结构及冰糖葫芦结构的模式来构建整部小说。本文将从上述三种结构形态特点出发,分析非童话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童话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于写作风格犀利,该小说的出版被多次延误。与奥斯汀其他的作品相比,《诺桑觉寺》具有鲜明的特色,讽刺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对男性作家笔下的"哥特式女主角"形象的挑战和讽刺;其次,对哥特小说的荒诞和危害的戏仿和讽刺;第三,对金钱至上婚恋观的讽刺,作者让一位非传统上的女性进入婚姻的殿堂,并且是以高姿态进入婚姻的殿堂。本文主要就《诺桑觉寺》的婚假故事讽刺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围城》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现代讽刺小说之一。《围城》的语言是辛辣的、幽默的。《围城》的讽刺特色是裹挟在幽默的外衣下,运用自嘲、比喻、典故等表现形式让语言变得轻松、自然、深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小说所独有的现实价值、思想价值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文分析了鲁迅小说讽刺艺术。讽刺在我国较早是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鲁迅本人在创作中就借鉴了古代讽刺文学的一些手法,而且鲁迅对于讽刺有自己的理解,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创作中。论文概括了鲁迅小说语言讽刺艺术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鲁迅的小说成为当时讽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倾注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往往体现着作品的主旨。《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贯穿小说情节始终的人物,作者通过对方鸿渐形象的塑造,阐释了“围城”理念,描述了“围城心境”,展示了小说深刻的哲理内涵和讽刺意蕴。  相似文献   

8.
《围城》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与其中大量的比喻运用有密切关系,《围城》中的比喻具有数量大、设喻新颖、形式多样的特点,同时作为一部学者小说,《围城》中的比喻具有较大的知识容量,时时放射出哲理的光芒。大量的比喻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描摹性功能,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直接参与了作品对人的形象的塑造,在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比喻修辞格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作品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自由间接引语是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文体功能的语言形式。文章意在分析这种侧面叙事手法用于女性小说后取得的独特效果,以它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为例,对其文体效果加以分类和评述,认为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加强了小说本身的讽刺效果,成功地解剖人物叙述表面的矛盾,揭示人物心理后面潜藏的深刻社会背景,从而更深层地宣扬了女性作家忤逆男性为纲的保守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只争朝夕》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人文主义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颇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一个犹太人汤米·威尔赫姆的痛苦经历。贝娄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威尔赫姆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以卡伦·霍尼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威尔赫姆的人格特点,可以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最富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那直露的性描写,还在于它是劳伦斯作品中唯一一部三个手稿都正式出版的小说。现在读者通常看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反复修改并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文本。第一稿《第一查泰莱夫人》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第二稿《约翰.托马斯与简夫人》于197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国内研究界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早已不陌生,但对这部小说的前两个文本却鲜有评论。本文着重比较了小说中重要人物克利福德在三个文本中的发展演变:他从第一稿中的博人同情的战争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完全被机器异化的反面典型,成为冷酷的非人性的工业化象征。劳伦斯通过不断修改文本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入地揭露了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表达了对和谐自然人性的倡导。  相似文献   

12.
伊夫林·沃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学者们多从反讽的艺术角度解读沃的作品,对其代表作《一把尘土》也不例外。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哥特式婚姻多为学者们的讽刺对象,而剖析这起悲剧婚姻起因的寥寥无几。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容器,地志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差异揭示了二人的不幸婚姻源于彼此价值观、婚姻观的巨大差异,传达了小说批判现代社会堕落文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是一部极具现实主义特征的名著,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同时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小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和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于连的形象塑造,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场景,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为视角,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传记体小说《奥兰多》进行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异装/混装现象与性别、异装/混装与性别身份以及君士坦丁堡的象征意义。作者认为,伍尔夫是通过异装/混装来解构和颠覆关于性别与性别身份的主流文化规则,并借以讽刺和批判菲勒斯中心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孽海花》,是清末文人曾朴的力作.它以“寓讥弹于稗史”的特点,与当时著名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并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有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之誉.小说的主人公金汮,是全书的线索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中国旧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在新与旧的冲击之下,空有梦想却没有力量去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反而在新与旧的束缚中左右摇摆,无所适从,以至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上影响都非常大的一部小说,对其主人公的分析也是林林总总。笔者则从分析其社会、家庭、环境及个性入手,把他定位为一个堕落的天使,而这个天使由于其自身的性格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注定他要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7.
诺曼.梅勒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军队中、政治中、文化中和生活中的极权主义,有助于人们理解美国的社会状况、战后美国极权主义的崛起和对美国社会和人民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小说《金色笔记》是莱辛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品。该书以独特的叙述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多样化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安娜及好友莫莉的生活经历和事业追求,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自我觉醒。本文从小说女主人公安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自由女性"在事业、政治理想、爱情等方面的困惑和焦虑,探究了现代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洛丽塔》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学形象。在整部小说中,亨伯特表面看来只是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中年男人,但实际上,在他的身上背负了当时社会现实中太多的沉重的负担。在现实、爱情和道德的夹缝里,他只能苟延残喘,最终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洛丽塔》绝不是一部不入流的色情小说,而是通过对亨伯特的刻画,表现了人在社会缝隙中的生存状态;从唯美主义的视角,审视了隐性的人性自然生命生态特征,为我们解构现代人的道德标准和生命追求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讽刺文学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令他一举成名,跻身于美国最重要小说家的行列。在这部小说中,海勒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写一个怪诞社会中的反英雄角色,再现了混乱、残酷和缺乏理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