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伊坦·弗洛美》中,伊迪斯·华顿熟练地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阴郁、凄凉、与世隔绝的哥特式氛围,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恶劣的环境对人性的压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爱药》作为露易丝·厄德里克成名作,关注印第安原住民的生存现状,作品中渗透着深厚的印第安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原型,其中"水"意象渗透着作者对印第安人生存现状及走出困境的思考。《爱药》通过运用"水"这个原型意象,暴露了印第安部落严酷的生存环境,白人不公平的土地政策逼迫印第安部落背井离乡,离开世代居住的肥沃土地并去融入到白人社会中,去适应白人的生活方式,反应了作者对印第安部落生存状况的焦虑和不安,以及如何走出困境,走出迷失在白人文化中的精神苦痛。通过亨利和利普夏在同一境遇的不同选择不同结局来看,作者认为印第安部落只有回归印第安人的传统,坚定自己部族的信仰,才能在白人强力文化面前找回自我,走向明天。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底层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矛盾。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小说将伦敦的各个场所布置成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狄更斯通过对伦敦不同场所真实客观的描绘以及伦敦各式人物淋漓尽致的刻画,有力揭示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5.
夏洛特·勃朗特在《简·爱》中,多次用到了“火”的意象,随着场景及主人公的经历和心态的不同,小说中的“火”也具有不同意义.它是温暖之火、希望之火,是审判之火、复仇之火.“火”的意象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成功地使用了原型意象"雾"。这个意象和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状态以及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地使用这个意象不仅能够使小说更具有诗意,而且可以增强小说的表达力。总之,通过在小说中使用原型意象"雾",哈代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又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8.
在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使用了诸多意象。其中“尘土”的使用烘托了整个小说的史诗般的悲剧气氛。“乌龟”意象的使用则’让我们看到了由乔德一家所代表的农民在向美国西部迁移的过程中将经历的痛苦和艰辛以及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葡萄”意象的使用,一方面让我们领悟到了离乡背井的移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悟到了由于理想破灭以及残酷现实而给他们带来的辛酸和愤怒。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电影《霸王别姬》字幕中全部31处文化意象的传递做定量分析,得出两点发现:一是多数意象被归化,二是保留意象时仅用直译法,未补充或加注。探究其主要原因是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而非译者主体性。最后为今后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由于深刻揭示美国价值观的失落——“美国梦”的破灭而被视为他的代表作。该小说成功地设置了主导意象、重复意象及伴随意象,深刻揭示了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美国梦”的虚幻性及必然破灭性。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梦的破灭正是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是统帅全篇的主导意象;布坎农码头的绿光和灰谷中T.J,埃克尔堡大夫眼睛的广告牌,暗示追求“美国梦”的徒劳和必然破灭,是一种重复意象;黛西的声音和盖茨比的宫殿,象征着建立在金钱和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美国梦”看似绚丽,但却虚幻,必然破灭,是一种伴随意象。  相似文献   

11.
冰心早期的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圣经》文本资源的借鉴与吸收。圣经意象的运用与掌握体现了作者“爱的哲学”的主题思想,其早期作品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和生命意识,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是儒家文化的基督化。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雪意象不仅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而且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主题 ,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雪意象的营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窥见曹雪芹对中国传统咏雪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是一种以意象为中心的语言文化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意象。《红楼梦》诗词含有丰富的意象,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红楼梦·咏菊》一诗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诗歌翻译的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14.
在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使用了诸多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其原型,并且大多源于《圣经》,只有认清了原型意象,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这部小说的独特意义,进而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阮籍是魏末正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涉及游仙内容的篇目很多,与游仙相关的意象更是占了全部诗歌意象的很大比重。他不相信神仙的实有,诗歌中的游仙意象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存在,是被怀疑和否定的对象,而这种怀疑和否定,恰恰反映了阮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和深刻思考,体现出他深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贤亮长期的“饥饿”生命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特别的“饥饿”意象。这种意象在《绿化树》中所表达的内涵有:人生的“饿”运,生存的困厄与尊严的缺失,灵魂的超脱与精神的重塑。张贤亮所塑造的饥饿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色,更让人感觉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因其从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世界,而享有盛誉。2015年,由马克·奥斯本执导的改编奇幻动画电影《小王子》再次掀起了文学热,将文本浓缩成电影表现出艺术的"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在文艺学界颇具学术价值,"陌生化"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同时具有创造性。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基础,在主题创作、意象视觉等方面,探寻《小王子》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是如何营构陌生化氛围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的叙事技巧,对于这部人物形象众多、情节结构复杂的作品来说极为必要。在这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扇子意象,大都具有符号化表征功能,是草蛇灰线技巧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意象与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现代英语界的巨星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巧妙选择与安排使得该篇小说极富抒情色彩,成为现代短篇的经典之作.本文对<阿拉比>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讨,说明了意想与象征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