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次尝试使用因特网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去××化"构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构式在句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一般不作补语;表达的整体意义是"消除××的性质,使××不再存在"或者"使××(性质)减弱";具有新颖简洁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英语分词独立结构可以用名词或代词(主格)加分词构成作状语,也可以用with或者without引导,作状语和定语。分词也可以作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的宾语补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主语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他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闻英语与其他行业用语相比有着不同的语言特征,即词汇属性和时态多变;被动语态使用率高;语法结构复杂,句子冗长;常使用对比和比较;常省略宾语从句引导词"that";常出现多重前置定语。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的完句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语言学家对完句成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句子的名词性成分即主语、宾语的限制对完句的影响。主语和宾语在完句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句子的不成立就是由于主语或宾语的缺失造成的。本文从名词和名词词组的区别着手,讨论名词性成分即主语、宾语的限制对完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虚拟语气及某些习惯用语都可以看成是状语从句不同成份省略的结果.这些省略有共同点语法功能词省略,句子更简洁、紧凑.  相似文献   

7.
英汉双宾语动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宾语动词就是一个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动词,第一个宾语是直接宾语,第二个宾语是间接宾语。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这样的一类动词。本文首先分别概述了汉语和英语中的双宾语动词的类型,然后对两者的异同做了对比分析,重点在于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that-从句比比皆是.虽然它们都是由that引导,但是,由于使用的场合不同,其句法功能也就有所不同.我们所读到的大量的that-从句,有时是名词从句,在句中用作主语、表语、宾语或同位语;有时是形容词从句,在句中作定语;而有时用作状语从句.同样是用作状语,也有许多差别,或是表示原因,或是表示目的,或是表示结……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就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及物动词宾语、介词宾语和定语时的用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都有补语,但两种语言中的补语所修饰的对象却大不一样。本文对英汉翻译时如何处理补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和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译员访谈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口译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研究不同性质的省略现象在语篇中的动态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开始阶段,省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口译策略;在开篇阶段,不同原因导致的省略现象均开始增多;在中篇阶段,策略性省略的现象持续增加,记忆负荷性的省略开始减少;在尾篇阶段,主要是知识欠缺原因造成的省略,其他原因造成的省略在减少。  相似文献   

12.
语篇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感受文章的逻辑性。语篇中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的具体应用以及中心句的确立都能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日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静态存在句的存在物的数量是“达成量”,动态存在句的存在物的数量是“同时量”.另外还有表示事物属性的“属性量”.属性量用「QのNC」型,数量词处于存在物定语的位置.“达成量”和“同时量”的位置会发生游离.数量词做定语「 QのNC」型,倾向于集合性认知;数量词做补语[NCQ」型,倾向于离散性认知.  相似文献   

14.
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和配价两方面来研究德语、英语的异同点,德语动词位置相对固定,其支配的宾语形式也有所变化。第三格宾语体现了德语语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出发,对副词“只”进行了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副词“只”的主要功能是用在动词性成分前起限制作用,有时也用在形容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分句前起限制作用;在语义平面上,副词“只”的语义指向比较复杂,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可以在复句中指向分句;在语用平面上,副词“只”的主要功能是强调语气和限制范围的,有时也能协调音节。  相似文献   

16.
英语小句在英语广告标题、图片说明以及正文中应用较多.了解英语小句的句法特征和文体特点是在广告汉译英中应用英语小句的前提条件.论文描述了英语小句的语言特点,探讨了其在广告汉译英中的应用,指出在广告汉译美中应用英语小句,可以使广告译文语言简练,主要信息突出,节约空间,增强交际效果,从而有助于实现广告和广告汉译英的目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由于英汉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学生对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有一定的困难。定语从句翻译时的变通主要在于调整从句的类别。大多数定语从句都不一定是翻译成中文的定语,而是可以灵活变通,翻译成各种类型的状语或转换成其他类型的从句,甚至译成独立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场"作为量词使用最早出现在唐代,由名词义"场所"发展而来。"场"受数词、代词、指示词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补语等句法成分。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量词"场"句法结构功能变化趋势及语法等级序列,并探求量词"场"句法功能历史演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张强  武次冰  易宇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2):95-104
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同,对资本约束的反应也不同;而且资本充足率提升渠道仍存在过于依赖资本金的增加且资本金补充渠道较为狭窄、次级债券发行过多的问题。应构建多元化的资本金补充渠道,并有效控制风险资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