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醒 《21世纪商业评论》2009,(7):34-39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深化,中国这个昔日的“产品生产者”正变为最富有但也最勇猛的“资本输出者”。在产业角色和处境上,“2008届”海外并购者与“2004届”并无本质不同。它们“为什么并购”的原因很简单——加入全球经济体系。其中很多并购的主题十分清晰合理,有待提升的是如何通过并购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创造性思维。这使得这些并购尚无法像思科、IBM以及SunGard公司一样,通过并购成为行业领导者、实现巨大的战略转型或是开创一个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赵红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2):5-6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既是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运用,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8)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运用,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三元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20-12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是最高层次的理论。只有把以人为本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深刻把握它,并进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扣历史地位,提高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购买”将是未来几年值得高度期待、也会有重大收益的事件。若干失败和挫折不可避免,但是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势头和能力将保证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7.
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发展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海油欲并购优尼科等一系列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视之为中国崛起的象征。小小一单买卖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吗?如果并购象征着中国崛起,眼下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已经出局,难道意味着“中国崛起”的失败吗?事情当然不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文化整合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并购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市场的有效方式,中国企业面对国内发展步调缓慢或者经营受限的形势,纷纷参与跨国并购。本文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对海外跨国并购后的文化冲突和危机进行剖析,讨论在我国企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整合不同文化,创建有竞争力的新企业文化,有效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商业评论》2009,(7)
中国企业必须理解,并购并不是一次性的项目,在实现企业愿景的过程中,必须经历多起并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并购能力。并购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一种经验,掌握并购能力必须遵循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明确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定义和模式,接着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者基于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分析而给出的企业并购动因,然后介绍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海外并购应当着重分析的风险,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 一般来说,海外企业对东道国的市场进入方式可分三种:一是新建企业的进入方式;二是兼并企业的进入方式;三是收购企业的进入方式。由于兼并与收购的定义有重叠的部分,所以习惯于将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使用,简称为“并购”。由此而引发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一些政策与法律监管方面的问题,值得人们注意并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出于转型和企业战略的考虑,再加上中国过剩的外汇储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民企很可能成为全球跨国并购中最有活力的商业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海外并购的时代 在泡沫经济破灭和大公司财务丑闻的双重打击下,全球经济在2002年陷入紧缩的泥潭。但是,在此形势下中国经济却“独树一帜,出人意料”,在投资和外贸两个车轮的推动下,很快走出了颓势,成为全球经济的唯一亮点。 美国第五次并购浪潮悄然退去,全球跨国并购大幅度下降。在中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协助企业“走出去”提供许多更加宽松的政策的前提下,却掀起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 相似文献
17.
受逆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出交易数量少、成交金额小、国企占主导、投资区域集中等特征,且面临政治风险逐步升高、国家安全审查严格、并购目标定价困难以及并购整合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与挑战.促进农业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开展,必须提高政治风险应对能力、防范国家安全审查风险、科学评估并购标的价值和加强并购后资源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海外并购难圆“中国企业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1日来自新浪网的消息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公司PC业务的交易再起风波。据彭博资讯(Bloomberg)报道,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日前拒绝了IBM提出的妥协条件,使这个兼并案最终是否能够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审查又增添了新的变数。众所周知,并购的最初游戏规则是:只要开放市场,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这个面包和牛奶,对俄罗斯人来说,是投资;对拉美人来说,是增长与就业;对中国人来说,是技术。但是中国市场开放了,中国的市场也让出去了,又有哪一样兑现了呢?没有人在不了解规则前就开始玩游戏,但并购游戏并无规则:“一棋走错,满盘皆输。”一个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19.
袁卫东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1):106-108
在全球化生存中,中国企业的“心”到底在何处?商道不彰,何以立于世界?我们必须从过度关注跨国并购的宏大叙事中抽身,回归到一个真实而“卑微”的公司的视角,克服快速进入“第一世界”的虚妄感,确立一种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