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阿拉善协会     
《三联竞争力》2009,(6):40-41
史评 一个新生组织 阿拉善地区的名气却因阿拉善协会而起。这个协会创立的宗旨一语道明:改善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遏制沙尘暴,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连续出现七次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其次数之多,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厉害之严重,前所未见。据统计,造成重大损失的沙尘暴,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这表明,沙尘暴已经越来越频繁。产生沙尘暴的原因,除去天  相似文献   

3.
态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说到底,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说,沙尘暴给人类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其正面效应,“这样一种人与自然的科学关系问题,远远不能用爱好与否或喜欢与否来评价”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作用,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影响地区之一。沙尘暴在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针对黑龙江省沙尘暴发生的特征,提出沙尘暴相关研究理论、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灾害学和生态安全等理论是干扰区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开展生态建设首先要科学分区规划,使建设工作科学合理各有侧重,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实现技术层面的改进和发展,区域合作及政府的积极作用也是沙尘暴干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3年3胃19日—20日锡林浩特市遭遇到一次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本文应用基本的观测资料、常规图表,从天气掌成因、动力机制、大尺度环流、垂直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地形因素,斜压强迫及高空急流引发的高层等熵位涡下传.使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为沙尘暴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垂直结构决定的动量下传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蒙古气旋引发的犬风、沙尘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有消息报道,中国最“土”的网站—中国沙尘暴网—已在甘肃兰州开始创建,将于今年5月底投入运行。据介绍,这是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沙尘暴相关信息咨询和交流的国家级沙尘暴专业网站,具体设新闻博览、环境背景、预警信息、科普知识、信息交流等十多个大项的丰富内容。为完善气象服务体系,中国气象局筹建包括沙尘暴等8个专业网站在内的中国公众气象服务网。由于西北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和重灾区,甘肃省气象局又是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所在地,因此将沙尘暴专业网站建在甘肃省气象局。该网站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春天刚刚开始向我们走来,3月20日,一场沙尘暴就席卷中国北方8省、自治区、直辖市14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影响人口达1.3亿。专家确认:这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中国气象局专家称,气象学上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术语——“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通过分析,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沙尘暴的产生5%是干旱等气候原因,95%是人为因素,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挖、滥用水资源等“五滥”是主要原因。环境保护,已经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必须深入到行动中,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意识中,让全社会融入到其中。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上的有关环境保护和防沙、治沙网站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财富》2005,(3):92-92
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的中亚区,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我国沙尘暴分布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其边缘多于其它地区。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最近40多年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的沙尘暴数据发现,我国大部分沙尘暴高发区的春季沙尘暴变化均存在较固定周期,并集中在2年和5到6年。  相似文献   

9.
初春,沙尘暴四次袭击了首都北京。沙尘暴到来时,冰沙走石,黄风敞日,吹断了树枝,吹倒了广告牌,交通事故叠起。几年来长江、黄河、嫩江洪水泛滥,各地的旱情又连续不断。保护生态,治理环境已是刻不容缓。保护生态意味着森林采伐量的逐年递减,森林企业广大职工的出路成了问题。森工企业何去何从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科技速览     
我国春季沙尘暴变化存在较明显周期 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的中亚区,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我国沙尘暴分布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其边缘多于其它地区。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最近40多年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的沙尘暴数据发现,我国大部分沙尘暴高发区的春季沙尘暴变化均存在较固定周期,并集中在2年和5到6年。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国内沙尘暴高发的北疆区、南疆区、河西区、柴达木区、河套区、东北区和青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述7个地区1960年到2000年的统计数据后得出了上述结论。研究发现:7个区中除北疆区未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外,南疆等其它6个区春季沙尘  相似文献   

1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古人对草原的描述,这如画的美景如今已被“沙尘暴”埋进了历史。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的特大沙尘暴上世纪已多达几十次地侵袭北京及华北。据专家调查,沙尘源大多来自内蒙古中部干旱草原区和河北坝上半干旱草原区,仅内蒙古全区约10亿亩草原,目前  相似文献   

12.
应该表扬气象局。红唇白齿,说来,沙尘暴就来了。3月20日,整个中国北方尽数被沙尘暴摧残,说是比1年前4月那次,悬浮颗粒密度大4倍。满鼻子土腥味。习惯来说,有许多人应该遭到表扬。发水了,着火了,英雄们冲上去了,应该隆重表扬。但仔细一比较,气象局与水火英雄还不一样:前者是事先预报,后者是事后拼命。能事先预报已是不错了,尽管挡不住沙尘暴。这些日子人们想事儿复杂了,为什么表扬水火英雄大张旗鼓,追查原因惩罚责任人就软了?那么,沙尘暴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地震、泥石流、暴雨、沙尘暴、飓风、干旱等灾害性自然现象,一次次地对人类敲响了警钟,也给生存环境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应该表扬气象局.红唇白齿,说来,沙尘暴就来了.3月20日,整个中国北方尽数被沙尘暴摧残,说是比1年前4月那次,悬浮颗粒密度大4倍.满鼻子土腥味.习惯来说,有许多人应该遭到表扬.发水了,着火了,英雄们冲上去了,应该隆重表扬.但仔细一比较,气象局与水火英雄还不一样:前者是事先预报,后者是事后拼命.能事先预报已是不错了,尽管挡不住沙尘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通过分析各项沙尘暴各项气象指标数据,利用数学方法线性加权、回归模型及目标函数实现对沙尘暴发生情况的估计,气象等级的评估,发生原因的分析描述以及建立有关沙尘暴预报指标系统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学界大多认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通过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古文献中的大量关于“雨土”的记录,可以发现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代沙尘暴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黄土堆积即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着以2500-3000年为周期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目前,地球已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因此,从地球总的气候发展趋势来看,沙尘暴活动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并非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的春季 ,连续不断地沙尘暴和扬沙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北京、天津等北方8城市空气质量连续7天为五级 ,即严重污染。上海、南京等长江以南城市地区也在劫难逃。据称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呈逐年加重之势 ,而今年的沙尘暴达到了近10年以来最严重的程度。沙尘暴是发生在干旱、植被稀疏地区的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 ,即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 ,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 ,都可能是其形成的原因。沙尘暴再次敲响生态警钟新华社有人说 ,这次沙尘天…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生态的主体,是农业的保障系统,因此,专家们把林业称之为“母亲产业”。可如今一些地方却没有把“母亲产业”放在“娘”的位置上,这实在令人担忧。有资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不少昔日的良田、草场不断沙化。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森林的大肆砍伐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沙尘肆虐荒漠步步逼来 今年3月中旬到4月下旬,我国北方先后10余次受到沙尘暴的袭击,沙尘暴肆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地区,袭击范围之广、时间之长、频率之高…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 ,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 ,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 ,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 ,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 ,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 ,大风跨越几千公里 ,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 ,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城市里因职业需要必须在室外活动时 ,最好用湿毛巾、纱巾保护眼睛和口 ,但需要提醒的是 ,这种简单防护对病毒不起作用。在沙尘暴退去前 ,建筑工人、清洁工…  相似文献   

20.
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神秘的梦幻在天边,阿爸的身影若隐若现.哎,我的阿拉善,苍天般的阿拉善……这首我国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苍天般的阿拉善>,用浑厚醇美、苍凉纯粹的歌声,无数次地将记者的思绪带到阿拉善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