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国商品流通系统运行空间角度看,其效率取决于各区域内商品流通、区域间商品流通、国际间商品流通的状况和耦合程度。本文基于上述商品流通空间系统运行特征,沿着空间递增的逻辑,即从区域内、区域间、国际三层次分析三种系统运行特征。本文以功能区域为分析起点,指出:异质互补是区域内生产分工和商品流通的基本内容;区域间流通的商品主要是地区专门化产品;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区际贸易的发达是商品国际流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商品流通企业作为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单位和经营组织,具有流通和服务两个基本的职能。商品流通企业在科技投入上与工业企业相比具有科技投入效果的间接性、科技投入表现的非物质性、科技投入效益信息反馈的灵敏性和科技投入项目的多次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商品流通企业科技投入的评价采用的是反映企业与流通和服务效益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的间接法。而商品流通企业科技投入的监督则是与商品流通企业科技投入的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项相匹配的监督方法形成的一个监督体系,它是国民经济科技投入监督手段在商品流通企业科技投入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区是市场发育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总体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必然过程。劳动地域分工和市场资源的地区差异(商品产销差异决定供求关系和商品流向、流量与流通范围;金融、信息、劳务等供需、交易强度的差异决定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和流量)是市场区形成  相似文献   

4.
"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如何依托国内价值链的构建拓展国际价值链分工,是研究的主旨。通过合理界定企业层面价值链分工联系,特别是在考虑价值链拓展的空间异质性前提下进行定量考察,结果表明:企业价值链分工各环节生产联系的拓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国家空间尺度;被考察企业所在城市等级越高、建立国内价值链分工联系的空间尺度越大,其拓展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的程度也越深。实证结果较为稳健地验证了上述规律性发现,并进一步证实:国家尺度价值链分工联系构成企业拓展国际价值链分工最重要的"依托",城市空间尺度则存在较强"替代"效应。行业异质性表现方面,"自增强"效应决定制造企业国内价值链分工存在对其上、下游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的"替代"影响;对服务企业而言,尽管其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的整体水平仍偏低,但国内对国际价值链分工各环节联系的拓展作用却是显著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侯超 《西部金融》2023,(4):69-78
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中国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对中国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区域发展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区域发展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3)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本地效应;(4)在投资产出率、科技水平、区域开放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四种机制调节下,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商品流通与经济发展若干主要方面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商品的流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强调了商品流通连网在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层级分工典型特征与趋势出发,在对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与知识、市场容量、信息资源、成本与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产生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长三角38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空间外溢效应以及比较优势的发挥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流通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犯罪活动日趋增多。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还影响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预防和减少商品流通领域犯罪,在理论和实践尖实施防范商品流通领域犯罪的有效对策:商品流通领域犯罪应以预防为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是防范的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是防范的根本;强化监督是防范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产与流通的关系是长期以来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生产是流通的前提,流通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本文利用200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品流通对于制造业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品流通对制造业生产具有正向影响,且流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最为显著,西部、中部次之.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Electric Commerce)是商品流通领域新的商务模式,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商品流通企业必须认识它的本质特性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在发展战略上加强重视,本主要就此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种新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出现,加快了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这对于提升农村商品的流通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农村商品流通新格局初步成形,但其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商品的信息化流通体系,应加强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并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有效的数据库和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更高效的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商贸流通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溢出效应。商贸流通创新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随机分布特征;商贸流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对区域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同时促进创新当地和周边地区绿色发展。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商贸流通创新,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双向联动绿色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优化商贸流通创新和绿色发展环境,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交通系统的建立与健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商品的流通离不开交通网络。通过流通网络,商品才能实现其价值。本文通过对清代山西及其周边地区商路交通的勾勒,探讨清代山西商品流通的运道,并说明商业发展与交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但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动态成长的实证研究仍相对匮乏。基于"规模借用"与"功能借用"视角,探讨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优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成长,并且这一影响会因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生命周期阶段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对处于东部城市群、成熟期阶段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企业作用会更为显著。进一步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互动关联效应"、"产业多样化集聚效应"和"市场准入提高效应"传导机制来影响制造业企业成长。研究结果为检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微观企业成长之间的"产城融合"关系提供了研究支持,也为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16.
流通产业升级的实现模式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产业升级是流通产业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进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流通产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二者的第Ⅲ象限融合则是我国流通产业升级模式的现实选择。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创新、商品流通模式创新、商品流通技术创新、商品流通组织创新和商品流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我国流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生产基地,无论其历史还是经济地位,都有其重要研究意义。本文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及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东北三省36个市工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性、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并且在未来有逐渐加强的趋势,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空间集聚性较明显,吉林省则表现出随机性;科技、金融、政府财政支出和交通发展均对工业发展起促进作用,其中科技和金融带来的贡献较大;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之间工业发展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流通效率是现阶段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阶段我国市场约束条件下的农产品交易又主要是通过商品批发市场来进行。围绕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相关问题,既有文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流通效率。商品流通效率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第二,流通效率的衡量。包括指标体系的设定、评价方法及衡量角度;第三,专业市场与流通效率。专业市场的概念、它在农产品流通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第四,关于依托专业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为未来依托专业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提供了两点可能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分工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相关,二者在空间中具有协同定位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结合山东省2004-2010年17地市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效率提高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提升周边地区的制造业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入账方法 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入账方法做出了解释:“企业(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人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应用指南这一解释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采购商品过程中的进货费用具体如何处理,主要还是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实际工作中亟待鹪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处理建议,供广大会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