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进城就业为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社会应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良好环境。制度创新在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方面提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以制度创新的形式开展具体工作;要以人权平等、机会均等的创新视角,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一、信息通畅、管理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民进城就业的组织和培训工作;要与时俱进,本着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和宽松环境的精神,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强贵州农民工管理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农民工既是农民,又是都市边缘群体,他们是由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有双重身份的弱势群体。20多年来农民工所构成的非正规就业有增无减,要解决贵州的就业问题.必须从三方面入手: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制定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工台法权益,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这不仅是云南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规范、有序地转移,加快云南省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举措。在对云南省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证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指出了目前云南省构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其劳动力的供应是无限的。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城乡剩余劳动力在逐年急剧增加。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必须科学地分析其转移原因、方式和特点,并及时解决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合理的安置对策,这对缓解我国日益加重的就业矛盾,稳定社会,实现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为此,就我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谈点看法。 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战略,缓解了就业的矛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对人民安居乐业问题十分重视,采取放开用工制度,实行人才城乡流动,大力发  相似文献   

6.
由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多数进城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各种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应发挥的职能不够,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障碍重重.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转变劳务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并落实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鞍山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山市是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着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低等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应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目前,四川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解决好城乡就业促进四川经济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建设和谐四川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劳动力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劳动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并提出了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教育和培训,开展区域劳务合作等统筹四川城乡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术理论界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多从西方国家或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出发,很少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即矛盾特殊性出发.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特殊矛盾即我国的特珠国情出发,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了我国应当采取的相应对策即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重庆市农民工进城在就业、安居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就业方面,农民工就业层次整体较低、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不规范、就业培训与管理工作滞后、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等;安居方面,住房面积小、居住环境差、住房满意程度低、有廉租房需求却不了解农民工公寓、城镇定居意向强但租金承受能力较低、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不完善、子女城镇入学门槛高等。应优化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劳动力市场存在供求缺口,人民内部矛盾在就业岗位上有着更为复杂的表现。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当前就业领域较为突出的三重压力,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走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与处理就业失业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劳动力市场存在供求缺口,人民内部矛盾在就业岗位上有着更为复杂的表现.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当前就业领域较为突出的三重压力,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走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与处理就业失业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 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面临城乡差距巨大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超过1亿人。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必须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民减贫。为此,需要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城乡人才的最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生活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权益保护,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一、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原因 从本质上讲,造成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的原因是建立在二元经济体制上的国家政策扶持的不平等,而重中之重又是财政投入上的严重不平等。城乡就业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不具备与城镇劳动力同等的就业能力和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东人口的就业态势,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就业人口呈现二元化特征,即城镇户籍就业人口和乡城迁移就业人口大致为1:1,两种类型的失业人口比例也大致如此,并预测出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供求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就业属地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生育政策等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结构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论述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忽视社会结构(即城乡结构)的调整,这是不全面的。我国农业结构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城乡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乡居民民收入差距的悬殊性。要实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必须消除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开放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进城提供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就业弹性和就业矛盾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滑坡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方面。其相应的战略对策有: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节制劳动力供给,减轻就业压力;通过城镇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民工流动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我国各历史时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流动的反思,总结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提出逐步取消户籍、身份、地域等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限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统一的市场规则机制,探索建立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实现城乡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和城乡劳动力自主择业的新型劳动用工机制,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造成农民工就业障碍有传统体制、自身劣势、政府部门作用不力等诸多因素。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关键在于从消除就业的制度性约束、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能力培育、权益维护与就业保护、机制化社会保障与安全网建设等多维视角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竞争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农民工就业促进是一个多维的系统框架,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谢志优  王斌 《全国商情》2009,(5):98-100
统筹城乡就业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统筹城乡就业要求把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在科学把握城乡就业发展规律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以实现良性互动和整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