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高梅 《价值工程》2013,(27):245-246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合作更加频繁,需要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理工科环境下科技英语课程的开设对培养理工科复合型人才,提高理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科技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具体的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甄艳华 《活力》2005,(5):159-159
英语写作课是英语专业技能必修课。根据2000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写作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向社会输送综合能力强、高素质、复合型的英语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写作课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写作技巧及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虽然教师付出很多,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提出加大语言输入量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此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发展,导致对英语专业实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地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元化教学。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背景下英语多元化教学的作用,阐述英语多元化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魏延 《民营科技》2011,(12):161-161
复合型体育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教育者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而突出的问题。现进行了相关人才水平的调查,了解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体育英语教学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大学的体育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同时,结合陕西省体育专业教学的实际,分析了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对陕西省高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搜集了关于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一些相关数据及社会对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阐述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及目前翻译人才现状,试图从一个科技翻译人员及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师的角度,探讨高校英语专业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满足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秦皇岛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复合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本文首先分析秦皇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享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训和实践的环节来完成。英语教学应剖析应用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明晰各门课程的专业能力,进行企业行业的调研,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注重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的实训实践环节,多途径多样化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涉外文秘英语实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修文  陈梅 《秘书》2007,(8):10-1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的应用,它要求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更应该是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涉外秘书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实训教学已成为必然。我们在探索涉外文秘英语实训教学时,充分体现"涉外"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文秘英语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听说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适应国际化发展潮流的需求,但是在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多种障碍,主要表现在发音不准、词汇量不足、心理素质差等问题上,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纠正,以培养出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英语人才。本文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听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任桂婷 《价值工程》2011,30(25):238-239
综合英语课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历来备受重视。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综合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学生除语言智能之外的其他智能的开发,延缓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进度。多元智能型英语教学是将MI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的一种新模式,旨在通过多元英语教学形式将英语认知目标和智能发展目标有机融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综合英语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探讨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综合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阿玲 《价值工程》2013,(36):292-293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此培养目标,文章提出: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工作任务,进而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即按照施工过程导向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贾宏春 《价值工程》2011,30(24):245-246
当今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口径宽,社会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本文分析对比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总结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海玲 《价值工程》2014,(19):247-248
工民建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人才的定位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构建适应工民建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为准则,组织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明全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106-107,117
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专业之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备受国内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不同层次的高校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应围绕"高级应用型"这一培养目标,根据自己的软、硬环境及生源条件在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广西有关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状况,提出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建设模式。通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全面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化素质,缩小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广西有关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状况,提出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建设模式.通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全面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化素质,缩小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李选芒 《价值工程》2010,29(35):275-276
高职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其应用性,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深刻认识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系的重要性,旨在研究并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系,有效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韦丽霜 《价值工程》2010,29(16):173-173
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青睐于除了掌握专业技能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所以,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发展的人才,必须把计算机技术同各领域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要克服困难,通过对数据库教学方案的研究,使学生在计算机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如何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作出了教学方案上的实践,大胆尝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杜学工 《价值工程》2011,30(24):201-202
导师制是学分制实施下的必然内容,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效率,最大化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体育专业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应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建立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王东京 《价值工程》2011,30(32):250-251
新形势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建设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的现代工业实训基地成为地方工科院校关注的焦点。笔者从教育学的视野对此问题进行探索,认为地方工科院校工业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工程为背景,以就业趋向为培训方向,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导,通过校内实验中心、实习基地和工业培训中心的资源组合,创建能够覆盖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相互糅合的现代工业培训中心。在此基础上,综合地区高校培训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在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下,创建校内、校外工业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地区性综合培训中心,使其成为学生现代工业培训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