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朝鲜日报》6月20日】经济学家们又开始争论中国经济是否再次“过热”的问题。从当前各项指标看,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少“过热”的征兆,特别是股市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讲,仍能比较平稳的发展,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唐方欣 《新财经》2005,(10):8-8
上市公司股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令人不禁想起了2001年吴敬琏与厉以宁、萧灼基等人关于中国股市的争论。吴敬琏说:“中国股市黑不得……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而厉派提出了“纸尿裤”理论——中国股市像一个婴儿,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纸尿裤,能不能“兜”得住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中华珠宝第一股”,沦为中国股市首只“仙股”,再到成为中国证券史上第一个因为没有披露定期报告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被称为中国股市14年来“第一只真正死去的股票”。达尔曼在创造股市多项“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炮制着股市的阴霾和债权人的悲歌。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疯了”。中国股市从2006年下半年的1000多点(A股股票指数)低谷一路攀升,到2007年1月底,直逼5000点大关。“中国股票的牛市来临了”,一时间众多专家、证券投资者惊喜地呼喊。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一九九一年的中国股市,十多年来,可谓是风风雨雨,一路坎坷,其酸甜苦辣,更是一言难尽。前不久结束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记招待会上,温总理直击股市五大问题;“两会”代表们更是建言献策,力陈“妙方”;老百姓则点“爆”了互联网……全国上下如此关注股市,恐怕是当今中国经济生活中“破天荒”的事。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了中国经济35年的飞速发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变革。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它所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也显得迫在眉睫。开放型经济的两种模式是“引进来”和“走出去”,那么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其实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引进来”和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问题。在此用四个方面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来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下,国外政界与学界都在探索一个大话题,那就是如何提炼、剖解30多年来中国“摸着石头”走过的改革道路。其核心关注点在于,中国经验是否是一种新的世界性发展模式?而另一方面,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这种解读是形形色色的。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不否认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但同时强调自己在道义上有权就如何处理民主和人权问题指责中国人,尤其是进入敏感的6月份,更是加强对中国政治现状的指责,并宣扬“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国股市在股改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波牛市启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最低的998点上升到1756点,已接近2004年的最高点位1783点。虽然大宗商品如石油、黄金、铜、农产品等的价格走势先后由“牛”转“熊”,加上宏观调控因素,一度带动股市出现了连续下行,但很快在1512点企稳,并持续回升至目前的1733点左右。 催生这波牛市行情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将如何演绎? 作者根据数据模型分析和多年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基本结束,中国股市中长期大牛市的信号渐已明朗,大牛市的时代已经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斌 《新财经》2007,(6):64-67
十年“政策市”终成为过去的记忆,中国股市正全速进入市场化时代中国股市十几年来的风雨历程无不与政策,尤其是行政手段调控休戚相关,于是就有了政策是“纲”,股市即是“政策市”的说法。然而,当今年上证综指站在4000点之上,“泡沫论”、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克莱因博士一直在关心着中国的农业问题,他曾说过,中国经济有两大问题,一是农业,二是人口。邓小平曾经说,中国的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出在农业上。中国有9亿农民,“三农”问题如今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用三个“最”字,极言所面临的形势:“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难。”时隔18年之后,农民再一次盼来了又一份“一号件”。这份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件,被称为是近年来有关“三农”问题含金量最高、最务实的件。但一些干部群众也有担忧:担心件落不到实处,担心件念“走样”。如何认清和克服农民增收难问题,如何把“一号件”落到实处,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支招”……  相似文献   

11.
冯洁 《浙江经济》2011,(1):28-29
“十二五”的来临,将不仅仅催生中国经济的变革,推动浙江经济的跃迁,更鞭策着浙江企业积极投身更具张力的转型升级之中。在经历了“十一五”的探索之后,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已逐渐清晰。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的发展阶段中,浙商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名号,仅仅按部就班显然不够,如何通过创新式的转型与升级再度发挥其创业优势,成为关键一笔。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推出之际,本刊诚邀众浙商,聆听其建言,了解他们在“十二五”时期的规划与所期,或可为“十二五”浙江企业谋划转型升级之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聚焦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9日,应该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在这一天,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四家试点公司(“三一重工”、“紫江企业”、“清华同方”和“金牛能源”)正式“出炉”,意味着股权分置试点工作自此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破解股权分置这一股市“头号难题”迈出了第一步。这也将是中国股市上具有里程碑定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证券市场上,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刊试对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青 《发展》2003,(4):75-75
《经济日报》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于居民和企业的增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超储蓄”。如何看待中国居民的“超储蓄”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认为,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是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她分析说,首先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去年由于公务员增加工资、财政发放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有所增长等因素,使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由于中国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部分投资股市的资金也转为银行储蓄。据央行调查显…  相似文献   

14.
任美华  海英 《东北之窗》2010,(10):43-44
中国近20年来一直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然而,在外资以“超然”的身份游走于中国经济各个角落的时候,一场关于外资是否应该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的问题早已争论多年。  相似文献   

15.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前不久发表2005年度全球“税负痛苦指数”,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第二。结果,围绕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到底是高是低的问题,财经界掀起了一场大争论。争论的误区是将不同的评价对象混淆,或自言自语,或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新财经》2005,(10)
纸尿裤兜不兜得住股改? 上市公司股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令人不禁想起了2001年吴敬琏与厉以宁、萧灼基等人关于中国股市的争论。吴敬琏说:“中国股市黑不得……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而厉派提出了“纸尿裤”理论——中国股市像一个婴儿,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纸尿裤,能不能“兜”得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07,(50):30-35
2007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争议和讨论。 年初某主持人撰文要“赶走”故宫里的星巴克,于是引起国人对中西文化冲突的讨论;股市的大涨让股民在享受财富加速积累的同时,也在担心奥运后的牛市是否还会这么“牛”;“中国制造”在遭遇到了一场“世界讨伐战”后,终于向世人证明,“中国制造”并不是“粗制滥造”;在广泛听取了民众意见后,“五一黄金周”终于向大家挥手告别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当股市的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多时,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上涨了5倍多时,当股市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时,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大量的民众都涌入股市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不是什么要争论的问题了。中国股市的疯狂是不是全民皆股使然?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中国是否真的出现了“全民炒股”?老百姓对股票感兴趣,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这种储蓄向股票分流、人们投资意识增强的趋势,有没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最近一段时期,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为此,本刊特邀多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分析师及著名学者为本刊撰稿,各抒己见。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创业板的推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首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对外贸依赖度超过了80%的国家,对于一个外贸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二,并将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国家,这种嬗变可说是生死攸关。然而作为中国最重要资本市场的中国股市,却偏偏缺少了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达尔曼”是中国股市14年来,第一只真正死去的股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