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明帝国的国内市场、海外贸易成本和商业资本流向,得出了结论。认为16世纪末,明帝国政府逐渐放宽了海禁政策,一部分商人开始投身于合法的海外贸易并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因此,就有人认为中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明帝国的海禁政策能够被完全抛弃,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像西欧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海外贸易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中国来说是不同于西欧国家的。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的流向等都和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有着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西欧国家那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明帝国的国内市场、海外贸易成本和商业资本流向,得出了结论.认为16世纪末,明帝国政府逐渐放宽了海禁政策,一部分商人开始投身于合法的海外贸易并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因此,就有人认为中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明帝国的海禁政策能够被完全抛弃,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像西欧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海外贸易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中国来说是不同于西欧国家的.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的流向等都和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有着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西欧国家那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两种供求理论朱国栋市场供求是市场运行的主要内容,所有经济学家对供求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分析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理论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他对这一时期的市场供求关系也作过深层次的研究和阐述。比较这两种供求理论,对...  相似文献   

4.
李婕  袁璨 《产权导刊》2008,(3):74-76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干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有宋一代妇女奁产权制度可说是这一时期独特文化的缩影,也是学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与此对应,罗马法中关于妇女奁产权的规定也极具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后,对女子奁产权的保护就更加具体可行。  相似文献   

5.
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1936年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以往相比,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的有关工商政策,以及社会观念等都发生了有利于近代化的转变,然而中国近代化的步履却十分艰难,许多史实表明:资本形成问题或曰资金供给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的”瓶颈”。1895年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显著加深。这一时期处于“被动附庸型开放”状态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对近代化的资金供给究竟起了何种作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清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学者们曾经热烈研究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研究是在马克思的思想架构底下检查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经验,来印证马克思的理论;或者是利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诊断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研究的重点因此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问题上面,尤其是后者。学者们的研究几乎都把生产力(或者说生产技术)当作第一因,把生产关系(或者说制度安排)当作第二因,因而表现出强烈的技术决定论。其实马克思并不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这一点在他与恩格斯在1848年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表达得很清楚:美…  相似文献   

7.
1927年至1937年间的中国经济特征及运行状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就国内经济史学界的研究而论,这一时期堪称薄弱环节之一。据我们了解,有关这一时期全国性的经济史专著或部门史专著甚少,文章也不多。从研究内容上看,即便对较多注重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领域,其基本状况及发展过程也远未搞清楚。至于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等问题,更乏人问津。  相似文献   

8.
试析1895-193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迅速扩大,中国市场进一步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从这时候起,直至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止,是中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外贸易迅速增长,中国原有的贸易顺差地位很快丧失,贸易逆差不断扩大。①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除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农业占优势的国家,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仍占主要地位。西方国家虽然在对华输出机制…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后的中国农业封建性雇佣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的一个时期,中国农业自由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性质的雇工经营都有明显发展,部分地区开始了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充分,农业资本主义相当微弱,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远没有完成。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家族劳动仍是农业劳动的基本形式,雇佣劳动只是一种补充和调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雇佣劳动也不具有自由的性格,封建色彩或前资本主义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同时,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在一部分地区,自由雇佣劳动已占居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地区,封建性的乃至奴隶式的雇佣劳动仍然相当普遍。即使在同一地区,雇佣劳动的性质也往往因雇主身份而异。同一雇主也可使用不同性质的雇佣劳动。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农业雇佣劳动的复杂性。本文着重讨论这一时期农业雇佣劳动的封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城市本身论述不多,但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城市中,这对其城市观形成具有天然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关于城市起源、城市地位、城市生态、城市问题、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和观点,成为批判研究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切入点.面对新的资本主义形势,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不断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理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几乎无例外地都把目光专注于棉纺织业、面粉业等国外移植产业的兴旺,对中国一些传统行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化则问津乏人。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初中国丝绸生产中心的江、浙、沪一带,传统丝织业开始起步走向近代化,构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传统丝绸生产的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清代中国与南洋间的海参贸易为个案 ,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区域市场拓展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揭示了海参贸易与这一时期南海海域发展变化着的贸易格局间的密切关系 :包括海参在内的华人传统食品的贸易 ,成了环南中国海华商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系着这一时期该区域华商贸易网络的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袁世凯政府的工商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成为我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以往的论者在分析“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时大都局限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国民族资本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诚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输华商品减少,同时对中国原料的需求量增加,这就使原来受帝国主义压迫变得十分狭窄的中国市场稍稍出现了一些空隙,给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广阔  相似文献   

14.
市场史、现代化和经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中国经济史学科差不多走完了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编辑部打算找一些知名学者从自己的学术经历出发,对中国经济史研究作些回顾和展望。吴老,您五六十年代即从事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参加主编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后来转到市场史的研...  相似文献   

15.
1895~193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的修正及贸易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出口贸易值的准确程度对中外经济关系研究的影响极大。1895-1936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关于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值,不少论著往往直接引用海关《关册》的统计。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关册》的统计值提出质疑,比如郑友生先就曾认为,由于种种缘故“以致关册上所载之进出口值、与实际之贸易值相差甚远”。因此,哲美森(G.Jamieson)、雷麦(G.F.Remer)、郑友揆、姚贤镐、肖梁林、等中外学者都曾对近代中国海关《关册》某些年份进出口值作了修正。但由于各人所用修正方法不同,他们所得之值彼此差异也很大。本文作者根据多方面的资料,比较了各家所用方法,对其中合理的加以推广,对其不足之处加以修改、补充。本文对1895-193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正,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这一时期中外经济关系史的研究。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沙皇俄国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国家的发展重点毫无疑问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于是国家财政也将重工业作为自己的扶持对象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作为一个国家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个地理概念,直到近代以来“神圣罗马帝国”也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这缘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君主专制的顽固性、容克地主贵族对市场的人为分割以及观念与经济管理方式的极度落后,都严重阻碍了德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与德意志诸邦在经济方面逐渐进行的工业革命极为不协调,资本主义发展对市场扩张的内在要求一天天将德意志统一的政治框架提上历史日程。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不仅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也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在谈话中,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是在对国际共运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作出深刻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这既解决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整合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社会艰难的发展历程,有必要考察这一时期损害市场整合的因素。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量化考察了晚清厘金对粮食市场整合的影响,发现厘金征收显著降低了相邻府间的市场整合水平,这种影响占全样本市场整合水平变化的60%。并且这一估计结果得到了多种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此外,本文发现厘金也损害了长距离贸易和市场整合水平。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艰难的经济发展历程,也丰富了一系列考察中国长期经济发展中市场整合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帅 《理论观察》2014,(12):48-49
英国学者伊恩·高夫对福利国家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他的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对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等西方主流学派的肤浅进行了抨击,从更深层次揭露了福利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作用,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