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的国企改革脱困三年基本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回顾国企脱困的三年跋涉,发展国企未来的改革发展走向,国企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要推进国企深化改革,应继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穗宏 《经济论坛》2003,(16):22-24
经过多年的探索,丰富多样的国企改革方式已发明、发现和应用,国企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基本建立,生产经营活力得到增强,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防止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程中极需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原因(一)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的形式存在缺陷“两权分离”的形式是在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营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来的,后来在民法通则、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革的进卢步推进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国企改革中的有些理论和观念,本文正是对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总理2的重新认识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把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全省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季允石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全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国企高管薪酬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表现在薪酬水平上,但实质是薪酬制度紊乱、缺乏基本的理据和规范的秩序。2015年1月实行的央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其本质是通过建立合适的机制,规范和激励高管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长远。此次薪改也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环节,对限制不合理收入、促进分配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国企高管薪酬规范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真正迈开步伐。如果说1998年的国企改革是从"减员增效"开始,此次央企高管薪改则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序幕。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来探讨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历史逻辑与政策效果,能为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从最近的情况看,深化国企改革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不少国企通过深化改革活力有所增强,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但也有一些同志对搞好国企信心不足,顾虑重重。 这些同志之所以有顾虑,不外乎缘于国企包袱重、困难大、矛盾多,对国企改革缺乏信心和毅力。毋庸讳言,目前确有一些国企处境困难,但也有相当一批国企却靠不断转换机制、制度创新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说明,国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深化改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整装待发”之际,国企与国资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社会各界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政府要向公众解答的,本文想要通过对现有国有资本状况的分析,探讨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试图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整装待发”之际,国企与国资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社会各界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政府要向公众解答的,本文想要通过对现有国有资本状况的分析,探讨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试图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14,(3):109-112
<正>新一轮国企改革远不是国企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民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而激发经济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着墨甚多"。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面临的背景是:当前国有经济布局行业过多,垄断行业改革缓慢,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为了给中国经济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新一轮国企改革远不是国企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民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而激发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从地方国企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树立一个全局观、把好“三道关”(评估关、确认关、变现关)、管好“四件事”(国有股权、不良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土地资产)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一、树立全局观地方国企改革往往比较注重单体企业的改革,较少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考虑国企改革问题,忽略了国企的系统价值,造成潜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经济、新环境和诸多困境,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国际国内环境格局的变化已不允许我们用太多的时间来实现现有国有企业改革的缓慢推进,新的挑战、新的观念和改革困境呼唤国企改革开创一个新的历程,十六大提供的思想指导和政治保证,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立催生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后国企时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并一直是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与重要推动力。本文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回顾、总结了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35年来先后召开的八次三中全会上有关国企国资改革的内容,深刻分析了历届三中全会对国企国资改革的影响与推动。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启之年,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国企国资改革。本文的梳理与总结对于探索中国今后国企国资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国资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革期间,很容易暴露出一些问题,国企相关人员要全面剖析和说明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国企改革工作效果,推动国企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国企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促进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章先从国企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15年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地年,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从顶层设计"剧透"到不断涌现央企重组案例,从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到员工持股,国企改革概念不时引发市场震荡。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央企反腐亦全面铺开。2014年被称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元年,2015年则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地年。今年以来,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从顶层设计"剧透"到不断涌现央  相似文献   

15.
丁丁 《新经济》2014,(14):31-32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国企新一轮改革明确了方向,2014年将是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制度创新的新开始。央企中国建材联合重组南方水泥的成功案例可以为众多国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畅 《生产力研究》2008,(17):123-124
文章通过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国资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国有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新时期下国有资产管理与国企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并提出当前阶段国企改革中面临的诸多发展困境,进而分别从资产保值增值、更新管理理念、立足市场变化、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会计核算、加强战略管理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带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形成竞争性发展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5,(1):120-125
股权分散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破除国企高管的行政化、建立有效的董事会治理等管理模式,或许才是后续国企改革的关键步骤。国资改革操作难点目前的现状2003年那轮国企改革,主要的工作是成立国资委、企业股份制改造、提高资产证券化率。这一轮国企改革主要任务是哪些?研究各地国企改革文件,可以发现这一轮国企改革主要的几个任务:一是改革国资委,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二是发展一些本身行业不错、经营不错的大国企,成立国有资本投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作为政府的财产所有者,如何管好国有资本,经我国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极力推动,一种经济领域里全新的概念——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会计委派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监管国有资本的举措,笔者具有五年委派到国有企业担任会计的经历,认为会计委派制适应国企深化改革的需要,国企改革需要会计委派制。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将在多方面对资本市场形成深远影响。优先股在国企改革中大有用武之地。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多数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国企改革需要让参与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改善,而不只是国企和非国企之间零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民营经济、避免公权介入竞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优先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