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审计案例教学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审计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了审计案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审计案例做出分类,最后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和构建了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审计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教学已成为西方一些著名大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近年采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趣重视案例教学,本文重点对审计案例教学的目的.原则、实施程序以及相关应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目的 审计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而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考核也基本上是以教师考、学生背的手段为主.这样的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知识的输出量少;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调动学主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后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缺乏实干与创新精神等弊端。而倡导… 相似文献
4.
5.
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是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主要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方法以及在案例采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课程作为一门会计学、审计学方面新兴的专业课程,因其实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单纯依赖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启发式案例教学可以使内部审计课程教学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教学方案,探讨了内部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具体实施等内容,旨在为内部审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8.
随着财会类低端市场人才供需矛盾的加深,社会对高质量、高层次财会类人才的有效需求和人才供给的高校,对高质量、高层次财会类人才的有效供给显得越发不足,占领高端市场成为人才产品供给方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依据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原理,从财会类专业人才市场对用人单位所接受的需求定位出发,对审计案例教学中案例主体、案例客体以及推广应用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财会类低端市场人才供需矛盾的加深,社会对高质量、高层次财会类人才的有效需求和人才供给的高校,对高质量、高层次财会类人才的有效供给显得越发不足,占领高端市场成为人才产品供给方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依据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原理,从财会类专业人才市场对用人单位所接受的需求定位出发,对审计案例教学中案例主体、案例客体以及推广应用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完善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审计案例的选取与实际脱节。由于我国审计实践发展较缓慢,且保密性较强,审计教师不易获得第一手的审计实践材料,造成教师主观上虽然想采用案例教学,但由于缺乏实际案例资料,只好“闭门造车”,在原会计习题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1.
审计案例教学的多元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认为,审计是一门寓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实务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根据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审计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而案例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审计案例教学基本范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会月刊》2008,(30)
本文提出了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基本范式,即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理论知识点的分解和案例编写、组织教学和案例讨论、案例问题概括与理论水平提升等环节,并初步分析了各个环节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审计案例教学基本范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基本范式,即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理论知识点的分解和案例编写、组织教学和案例讨论、案例问题概括与理论水平提升等环节,并初步分析了各个环节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结合笔者的审计从业经历及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从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目前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首先叙述了审计案例的选择途径,然后从课堂案例讨论方式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两个方面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最后从审计模拟实验、审计实习和审计方向毕业论文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有必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寻求对策,促进内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内审工作的发展及基本经验 内审工作包括内审机构的建立、健全,内审工作的开展,以及内审理论的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科发展、审计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绩效审计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个人多年的绩效审计教学实践,从绩效审计案例教学、课堂教学、实验设计、网络课程、考评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