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学说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观念。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指导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主要是从人总是生活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四维空间之中,以及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种种挑战的角度来梳理、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和谐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成功运用论证了和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影响及意义,并且以和谐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造物观和设计伦理为启示,分别阐述和的造物思想与设计伦理在平衡与协同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中的关系所起到的作用,而达到人、环境、社会三者共同和谐发展,从而表明和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支配会计人员精神的主要的价值观念,既受会计专业属性的影响,又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从传统文化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会计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可持续发展要素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充分的表述,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和精髓,使其融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之中,加强学生的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其使命感、时代感、责任感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和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衔接,以期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层面,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模式;社会和谐属于制度层面,意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而文明进步属于精神文化层面,重在促进“人与自身和谐”观念的建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婚育观念和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妇女地位的影响,就儒家的“仁”与“礼”、“忠”与“孝”、“富”与“教”几种观念以及儒家提倡的和谐观与阴阳观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拓展绿色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1.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是个科学技术概念,还是个社会经济概念和文化概念,还要逐步发展成人文精神。只有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环境相融和谐。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其相应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代生产活动中的新观念。这种观念要真正变为现实,必须依靠教育,因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主要是由教育培养的,而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与内容是培养不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劳动者素质的,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的实用型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才能使教育成为社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发展中国文化——访汤一介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一介,男,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儒释道与内在超越问题》等,另有论文百余篇,主编多部论著。 问: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与对于现阶段人类文明的意义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你在一次谈话中也曾经提出:“21世纪.无论对于哪个国家,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课题.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作为一个中国哲学家.就应当从中国文化中找出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使之为此提了,即可推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达到整个自然界的和谐;而道家则从“自然无为”的观念出发,认为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后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儒道构成一种有意义的互补系统.即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一、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机制的构成1.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每一个社会成员均需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社会成员必须具有保护自然的高度自觉性,主动谋求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对持续发展不利的传统道德价值观,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发展权力平等”、“水资源稀缺”和“互惠互济”等观念;在资源保护利用上,要改变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不惜浪费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落后做法,建立人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公平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现代价值四维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儒家、道家、墨家、佛家等主要思想学派以及近代思想家从多层次、多方面对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刻阐发。尤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的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和契约关系,也是一种文化关系.而文化认同及其观念整合是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与根本.和谐劳动关系的文化认同表现在三个不同的结构层面并有着不同的文化协调机理.探讨和谐劳动关系的文化机制及其主体利益间相互作用问题,需要找到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现实的文化路径,通过对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和劳动者文化中核心理念的整合与确立,以及对具体操作方法的把握,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有:天人合一的整体精神、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人格修养的崇德精神与青和尚中的和谐精神等四个方面。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整体精神与生态和谐、自强精神与开拓创新、崇德精神与高尚情操、和谐精神与团结协作,使中国优秀文化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得到不断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概念是作为社会关系的载体被提出的。与西方注重个体生命的独立、自由、选择权利的文化传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关系的和谐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在中国,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当代经济》2007,(12):46-4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其中的"民本"、"和谐"、"无为"、"谋略"等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古为今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时总结提高我们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技术的概念.生态技术观是对传统技术观的批判,是在传统技术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技术观不注重环境,以片面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而生态技术创新正好处理好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问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环境问题成为了最中心的话题。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绿色设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而"绿色设计"思想与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都在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悠久的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绿色设计"思想理论和概念,对当代"绿色设计"思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海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可持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两个角度探讨海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和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转换与应用是其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的途径;材料的环保、结构的易拆卸、一物多用、部件的规范化是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具体方法.包装设计中环境的可持续性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