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枕戈 《审计月刊》2007,(12):61-61
有人觉得科学是枯燥乏味的。其实,科学告诉我们小至夸克、大至宇宙的现象和规律;揭示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指导我们如何过健康的生活;警诫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南极为什么没有熊?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为什么说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人是理性的动物吗?快乐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会有谁觉得这些是无聊无趣的吗?  相似文献   

2.
余华 《中国企业家》2007,(19):106-107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生活。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感谢赵旭东教授邀请我来到这里。赵教授是中国精神科和心理治疗方面的权威(注:同济大学医院),他很谦虚,不承认自己是权威。我对他说,你把崔永元著名的抑郁症冶好了,你治好了一个权威,你就是权威了。今天,这个权威冒险邀请我这个门外汉来这里演讲,让我担心他的心理是否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7年12月3日,我们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吊唁亡灵.途中,我们问出租车司机:“你恨日本人吗?”他说不恨.我们问为什么不恨?他说我现在和老婆都下了岗,孩子要念大学,生活都成了问题,哪有什么时间去恨日本人.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也从此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战争年代落后就要挨打,和平年代落后一样要被欺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换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多为企业解决一些营销难题,我们的企业就会更强壮一些,我们的下岗工人就会少一些,我们的民族血性就会多一些,而不是这样因为生活问题而变得麻木.  相似文献   

4.
潘框矢 《楼市》2012,(18):77
"我们想做写字楼、酒店公寓结合在一起的城市综合体;我们想把一些酒店式服务、管家式服务等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我们想引入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居住理念以及生活享受理念。"是什么让新世界地产如此执着扎根南岸?丽晶国际又要创造怎样的新生活?新世界地产集团营销总监来晓东用他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开答案。  相似文献   

5.
在王信军的创业历程中,有不少值得平民创业者学习的地方。从他偶然发现商机,联合出资解决资金问题,到创新开发新产品、销出新花样,和联营生产、连锁经营,他一步步扩大了产业规模,建起了自己的“桃木王国”。在整个创业成功的过程中,机遇的发现应该是最成功的一笔。生活中总有人抱怨:“我要是早做几年就好了”;“现在做什么都难了,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别人的机遇怎么就那么好?等我们做,都已经遍地开花了。”但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误解,是不了解经济规律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而市场经济是很公平的,它不会偏袒某些人,或歧视…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经济     
最近一段时间,“注意力经济”是出现在各报刊上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新名词。细细想来,注意力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真是非同小可。不是吗?一切广告,一切信息,都想赢得我们的注意力。据报载,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迈克尔·戈德海伯。他曾发表了一篇《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的文章。他在文中说,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  相似文献   

7.
周治辅,一个三湘大地乃至全国秘书战线耳熟能详的名字.虽然几年前他就从湖南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位子上离休了,但秘书工作者并没有忘记他.他还好吗?他离休后的生活怎样?带着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关爱,我们来到了长沙,对周老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4,(Z1)
<正> 品牌策略一般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探讨。从外国来说,一般都是你的商业战略是什么?你想使你的客户怎么样看待你?你要认识到谁是你的客户?你想你的品牌在客户头脑里占什么地位? 我们看到美国“运通卡”怎么样理解自己的定位,同时他也想他的客户怎么样看待他。从以上的三点来看,“运通卡“不把自己作为一个信用卡公司,而是作为一个娱乐公司,他想让他的客户把他认为是一个服务型公司;美国“运  相似文献   

9.
论岁数     
某家生了一个女儿,邻家的一个儿子两岁,想与他诘为亲家。这厶发火说?“找女儿1岁,他儿孑2岁?我女儿10岁时,他儿子20岁,岂不是老夫少妻?” 他老婆扳着指央说?“糊涂虫,我们的女儿今年1岁,明年不就与他同岁了么?”论岁数  相似文献   

10.
<正> 老外们搞了个创意,《谁动了我的奶酪?》 "老内"们摹仿里面的寓意,就有了老板们于第二天早晨大量裁员,"动"了他的员工,还有员工们倒戈,"动"了他们的老板。这本小书还会给人们、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人们能否真正领会那里面的寓意和外面的创意?恐怕只有天知道。以老鼠来做文学作品的主人公,这  相似文献   

11.
林小骥 《中国企业家》2011,(24):146-147
"我们国家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从中国进口,我有时想中国简直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如果哪天他不卖给我们东西了,那就像是把自来水管给扭上了一样,我们连生活都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12.
手握幸福     
朋友在一起聊天,常常聊到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烦心事:工作的压力、同事之间的关系、婚姻恋爱的矛盾等等。说起来就是一大通,可是却很少说到一个词:幸福。我们总是在抱怨,在诉苦,却很少听到有人说自己幸福。是我们真的不幸福吗?还是不去体味幸福?美国大学一份关于“幸福”的研究课题报告,对幸福下的定义是“主观感到适意的程度”,具体说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有意义、满意和舒适的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以自问,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有意义吗?满意吗?舒适吗?幸福吗?如果你感到不满意,你就努力去改变现状;如果你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你就去做点…  相似文献   

13.
于龙 《企业活力》2007,(5):36-37
<正>一、影响客户购买的关键因素不只是需求影响客户购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客户需求吗?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降温了,客户需要添置冬装,于是去商场购物。整个购买过程中,他试穿了十件衣服,最后买了两件。那么在试穿其他八件衣服的过程中,客户的需求有没有消失呢?没有。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03,(8)
他是国民党高官的后代,家世带给他的是九死一生的人生际遇;他曾是中国高层领导的智囊之一,风光时他的一句话可能就变成经济政策,所以他诚惶诚恐,于是全身而退;他是最早下海的一批知识分子,且是教授级的知识分子,却在自己的企业里被神化;40岁以前他的梦想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此后他的梦想是变为中国首富……在鱼龙混杂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自称无钱有脑的杜厦,他的致富意味着什么?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故纸堆里的璀璨;当学而优则仕,不再是莘莘学子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当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不规范的市场里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杜厦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来自学界、政府的两栖人物杜厦走向经营之路,是知本私有化、资本化的延伸,还是权力私有化、资本化的延伸?一位观察家曾感叹:如果在权力、经济和知识之间没有严格的规则壁垒,事实上我们就在每天制造各种"原罪",不仅是新富阶层的"原罪"。不管怎样,中国精英阶层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正在悄然形成一种新的财富势力,他们的过去不问也罢。重要的是杜厦们的今天,多大程度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杜厦们,是否有资格成为未来精英们效仿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 王师傅是个普通的南京人,开了5年出租车,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跨国公司,但是他不太清楚谁是谁;他用的冰箱洗衣机都是国产的,但是他知道西门子。“那质量是好,可是我们买不起。”他指着华侨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谁用东西会用上十年?过几年新东西又出来了,你还是要换。”  相似文献   

16.
英才信箱     
《英才》1998,(6)
做记者真令人羡慕,我行吗?我很想了解他(她)的近况,不知如何才能联络上他(她)?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你想当一回记者,就请立刻把你的问题写好寄给我们,《英才信箱》将为你提供“与名人对话”的机会,我们帮你找名人来回答!  相似文献   

17.
娟子:为什么提出莞深一小时生活圈?袁昆:提出这个概念,我们是想以此为出发点来打造一个珠三角城市之间的生活联动平台,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比较新的一个概念,但实际上它还是不够确切的。它不仅是建立在莞深联动基础上的居住概念上的一小时生活平台,它还是投资、休闲的平台,我们不需要把他局限于居住概念上来看待。  相似文献   

18.
谁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事业青云直上,然而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与挫折和失败为伍者浩浩荡荡,事事随心称意者往往寥若晨星。无论是谁,他的一生几乎都逃不掉挫折和失败的厄运。有的人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有的人愈挫愈心灰意冷、愈挫愈萎靡不振。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祸福常常相倚,失败乃成功之母。不是么?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制电灯灯丝材料,先后做了数千次实验,我们谁又能说他除了最后一次实验外所有努力都是徒劳、都毫无价值呢?可以说,正是他的数千次挫折和失败的经历才奠定了他最后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必要为生活中的小小不如意、…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4,(7):116-119
他的事业是从后半生开始的.因此他笃信“一个男人的成败在后半生”?52岁的时候.他又或为迄今为止登上珠蜂年龄最大的中国人,本是因为被发现了腰椎血管瘤才去登山的王石.却由此发现登山的意义超越了战胜疾病和跨越年龄的障碍?王石以他的经历给我们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建立了一种新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已经见惯了超市里的"反季节蔬菜",见惯了盛开在严冬的"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只知道,它们丰富了我们的餐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却不知道,"制造"出它们的"工厂"是怎样一种经营方式,是怎样一种管理文化,对其它企业有什么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