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乡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效果,基层单位应该高度重视,促使乡土人才能够“破土飘香”。本文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通过探讨基层单位应该采取的乡村人才培育以及管理策略,在促使乡土人才队伍得以不断健全的基础上,激发乡土人才的动力,使其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牙克石市在农业乡土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点:一是乡土人才的培养注重实效,二是通过开展咨询服务、建立科普网络、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农业实用人才的作用,三是乡土人才的管理科学规范。但在当前形势下,牙克石市的农业乡土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充分发挥职称评定的作用,二是拓展乡土人才的技术类别,三是加大农业乡土人才的辐射面,四是进一步发挥农业乡土人才的引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杰 《价值工程》2013,(20):180-181
本文从乡土人才的开发谈起,解读了乡土人才管理的意义,阐述了加强乡土人才的管理、提高管理员的自身素质之价值,分析了推动乡土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办法。本文对乡土人才的管理、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阐述了相关改革的思路,希望同仁共同商榷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人才"山东省莱西市孙受镇曲家庄村是远近闻名葡萄专业村。全村114户,共发展葡萄大棚102个,面积达到308亩,是青岛市面积最大的大棚藤稔葡萄生产基地,每亩纯收入2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可实现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人均6000多元。  相似文献   

5.
“乡土人才”既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承受者、受益者,又是传播者、推广者,他们的这一特定地位和作用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1、要将“乡土人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一,必须端正对“乡土人才”的态度和看法,充分认识“土八路”、“游击队”在“科技兴农”战役中的独特作用并给予高度重视;第二,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他们的组织和领导;第三,要将他们培养成为“科技示范户”  相似文献   

6.
<正>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在全县广泛开展"农家讲坛",培育各类乡土人才。确定主讲人,明确讲坛内容。通过群众海选和党组织确定,实行"10+1"主讲人宣讲形式。"10"即在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政策理论明白人、设施农业带头人、生态文明模范人、产业协会负责人、种养加工致富  相似文献   

7.
<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是:从2003年至2010年,全市所有的县(市)区都要达到"示范县"的标准.同时,通过培训、引进、交流等方式,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达到12万人.其中县(市)区一级从事农、林、牧、渔科研与开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型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万人;乡一级从事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种植、农机、牧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达到4万人;村一级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一门以上生产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加能手"以及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经纪人等乡土人才7万人.  相似文献   

8.
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是指扎根于农科研究生内心深处的、热爱乡村的情感。由于受城市优于农村偏见的影响,不少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逐渐淡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对农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正确认识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及其重要性,培育并提升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引导其回归自我,回归农村,服务基层,是论文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按照这个要求,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着力实施了乡土人才工程,侧重在乡土人才的“选、育、用”等环节上下功夫。通过近3年的努力,被称为“土专家”、“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乡土优建理念的设计扶贫路径研究:以十八洞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怡诚  沈清基  成升魁  王亚琴  田长青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2):中插8-中插14
乡土优建是乡村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治理的应时性、应需性策略,也是乡村地区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布的《设计扶贫宣言》表明,设计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的关键力量和主要方式之一.基于以上认知,首先提出并界定了"乡土优建",探讨了乡土优建的一般特征,阐述了乡土优建理念的构成;其次,提出了基于乡土...  相似文献   

11.
强调乡土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和管理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所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千年古镇——双凤,东临长江,南依上海,商贾客流络绎不绝,沪、浙两地文化在此交汇,如"舞龙狮"等民间文化盛行独特,这些民俗风情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本文从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出发,挖掘农村的乡土资源,滋养农村学生贫瘠的心灵,点燃乡土阅读的激情,扩大学生阅读领域,引领学生迈进乡土殿堂,构建"可变化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竞文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100-101
"在当代台湾电影界,杨德昌堪称最赋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最强烈的导演。而且年轻时长期接受的理科教育,使他的创作在积极地介入现实生活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感官和感性上,而是力求客观和理性……说侯孝贤拍台湾乡土社会的现实电影,一是早期的作品中的内容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直接关系,二是侯孝贤的乡土情节,与寻根情节又不一样,他不是单纯地要寻找、认同自己的身份,而是一种对乡土和生命中乡土即成长的孩提青葱岁月的迷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农村建设热潮的掀起,许多地方涌现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粮大王"等"乡土明星",他们是农民致富路上的先行者,是"知农、爱农"、"知技、传技"的带头人;甚至在新农村建设中还作出了贡献,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深受广大群众尊重与欢迎。  相似文献   

15.
丛苗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8):172-173
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技能型创新人才"首先是在技能型人才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与其他类型人才相比,突出强调的是技能,这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本质属性;而与传统技能型人才相比,"技能型创新人才"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突出强调的是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丰富和完善了传统技能型人才的内涵,主要表现出现代技术型人才特征。这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城市和回归乡村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亦工亦农"的尴尬身份下面临着进城困难,回乡无途的困境,即总体上他们进城遭到拒绝,同时他们拒绝回归乡土,即"双重拒绝困境"。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漂移"为切入点,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和乡土回归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澎 《河北企业》2011,(9):74-74
<正>关于企业人才"跳槽"的问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人才"跳槽"现象倒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平常了。近年来,我国企业人才的跳槽率逐年递增,在IT界,人才的年平均跳槽率甚至高达50%,令人惊叹。一、为什么"跳槽"1.不满意薪酬。为追逐更高薪酬是人才"跳槽"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蔡凌  邓毅  姜省 《城市问题》2012,(3):30-34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了侗族乡土聚落演进中的聚落空间异化、聚落管理弱化与聚落更新"现代化"等共同趋势,提出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以及生活观念转变是影响侗族乡土聚落聚居模式的深层原因。进而通过把保护和发展视角从传统的注重实体和空间的层面扩展到经济和社会层面,建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聚落管理、重构聚落空间的乡土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架构,并阐述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才话题是一个最简单的话题,也是一个最复杂的话题。当我们零距离接触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时,这是一个最不能让人平静的话题。地方首脑们不管是强省还是强市,手里最硬的"王牌"是人才;企业老总们最急需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学界最关心的是如何培养出实用的人才;而有识之士们最强烈的呼吁是怎样构建一个配套的人才体系,良性的人才环境;他们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他们的呼声代表民意;他们对人才的主张,代表着一种趋势。他们是如何把摸"人脉"的?他们怎样预期中国的未来?他们最大的忧虑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要让企业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必须在管好现有队伍的同时,制定长远的人才继任机制,关键是建立企业的后备人才库,即人才"蓄水池". 人才"蓄水池"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后备人才筛选办法、明确的人才"蓄水池"准入机制;另一方面是建立人才"蓄水池"的退出机制.总之,动态管理人才"蓄水池",要持续对人才"蓄水池"中的人进行考察,跟进员工发展,优胜汰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