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源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的发病季节。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水霉病:易流行于早春季节。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县一甲鱼场有口面积200m~2,水深1m 的鱼池,因草鱼发生鱼病死亡,经诊断发现草鱼患九江槽头绦虫,经过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该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报告如下,供读者参考。1、症状:患病的草鱼鱼体发黑,常漂浮水  相似文献   

3.
<正> 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易发病季节,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易流行于早春季节。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  相似文献   

4.
<正>在夏季,草鱼生长代谢旺盛,各种病原生物也大量繁殖,因此要特别注意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笔者结合多年技术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夏季草鱼常见疾病防治心得进行了总  相似文献   

5.
<正> 2001年8月宿州市三八渔场的一垂钓塘的草鱼发生一种怪病。鱼体的皮肤、鳃和口腔内附着大量的毛茸茸,像纤毛状的东西,让垂钓者望而生畏,严重地影响了垂钓生意。经检查,我们认为附着在草鱼身上的东西是舌杯虫,通过几天治疗,虫体逐渐消失,鱼病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大沙湖管理区与洪湖市伟嘉水产养殖合作社一起,试验推广了草鱼四联疫苗接种防病技术,现将接种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综合汇报如下:一、草鱼四联疫苗接种基本情况草鱼四联疫苗接种是一种"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的鱼病防治科学理念,主要工作是抓住草鱼投苗黄金时节,对当年投放鱼种逐尾注射疫苗,让鱼体形成抗体,增加抗病性。大沙湖管理区从2014年开始对28户40万尾鱼苗  相似文献   

7.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是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要注意重视高温季节鱼塘施药问题。1、注意要对症下药。一般对于往往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要对其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7~8月是鱼类生病的高发季节,鱼一旦生病很难发现,确切诊断也比陆生动物较难。而且,病鱼大多失去食欲,即使投喂药饵也很难进入鱼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鱼病的防患于未然远重于病后治疗。一、高温季节鱼病大量增加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时期。但是,由于气温较高,鱼体代谢能力增强,水中微生物活跃,至使池塘水质变化较快。因此,夏季池塘养鱼应注意搞好鱼池的水质改良工作,一旦疏忽,便极易造成鱼病的发生和流行。那么,夏季如何对鱼池水质进行改良呢?  相似文献   

10.
浅析鱼类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鱼病引起的死亡(一)死因:鱼类因生病引发的死亡。鱼病可分为微生物病、寄生虫病及其它三大类。1.微生物引发的鱼病(1)病毒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出血病和鲤鱼痘疮病。(2)细菌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肠炎、烂鳃、赤皮、鲢鲫鳊鱼出血病、白皮病、疖疮病、腐皮病、坚鳞病、腐鳍病、打印病等。(3)真菌类鱼病:常见的有水霉病  相似文献   

11.
<正> 养殖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来源广、经济效益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但鱼病较多、成活率低,实践证明,必须把好鱼病预防关。其有效技术措施是: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鱼的抗病力。①改良品种:用杂交,特别是用不同水系的优良草鱼交配与代代选优等方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草鱼种价格及需求量逐年递增,养殖户因利益驱动纷纷应用强化育种技术,大幅提高放养密度,导致小车轮虫病的流行。笔者结合多年来鱼病门诊与现场诊疗实践,简述草鱼种高密度培育塘小车轮虫病防治技术,供同行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草鱼育种业主参考。一、症状草鱼寄生少量车轮虫时,一般没有明显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池鱼均在池中上风处集群呃水,部分鱼体发黑,多伴  相似文献   

13.
<正> 鱼病是当病因作用于鱼类机体后,引起鱼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鱼的生命活动的现象。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鱼体自身免疫力的减弱;外界因素是水体的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水中化  相似文献   

14.
<正> 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水质稳定,鱼体生长最快。但秋季又是鱼病高发季节。俗话说:白露心、防鱼病。鱼池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生,极易引起鱼病。鱼病综合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要对水体饵料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死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有效地抑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正> 夏秋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是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夏秋季节鱼塘施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我省各地池塘养鱼发生了严重的鱼类疾病。为了有效地治疗鱼病,现将鱼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要点介绍如下:一、进行现场调查鱼生了病,不仅在病鱼体表和体内显现各种病状,而病鱼在池中所表现的各种现象也属于症状。鱼池死鱼,除病原体感染使鱼发病死亡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17.
鱼病的发生、发展是环境、病原、鱼体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是病原传播最为重要的环节,采取环境调控,切断病原与环境之间作用的途径,是鱼病防治最常用有效的手段。一、环境调控的基本概念鱼类生活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鱼体的外部环境,另一是鱼体的内部环境。外部环  相似文献   

18.
<正> 淡水白鲳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尤其是在水温为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易造成死亡。其发病原因有两点:一是鱼体受伤,二是水体恶化。因此,在越冬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杜绝病原体带入,做好越冬池和鱼体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生鱼病,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尽早治疗,确保越冬成活率。 一、小瓜虫病 主要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患病初期,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鱼体粘液增多,使鱼体周围的水呈白云状,同时背鳍、尾鳍基部充血。鱼体感染小瓜虫后,2天内即大量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鱼病的发生是鱼体自身的免疫力、水环境和病原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鱼病防治应从这三方面全面分析,结合实际找出发病原  相似文献   

20.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季节,抓好夏季养鱼的日常管理对于提高全年的鱼产量至关重要。网箱养鱼夏季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箱的设置与调整。夏季是主汛期,放置网箱的水域水位会受雨水和洪水的影响,网箱应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调整。对于水位变化较小的水域,放养网箱也定期移动,原因是夏季水温高,鱼类代谢旺盛,饵料残渣和鱼体排出粪便大量积累在网箱底部分解,耗氧量大,水质变坏,容易引起箱内鱼类的缺氧,更易感染鱼病。尤其是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