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哲学新形态,它宣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实现了哲学由过去单纯地解释世界向内涵解释世界的改造世界的革命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是马克思对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马克思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对“是什么”的追问,从而转向了对“怎样是”和“如何是”的诉求。向“如何是”和“怎样是”转变的过程就是对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只有提问方式的变革才会使哲学思考的致思取向发生转变,才能实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宗旨,因而对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尹训红 《黑河学刊》2010,(11):31-32,35
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无论是从哲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上,还是从逻辑支点的选择上,都深深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反思自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也不自觉地以"文化"为逻辑支点和中介,展开了一场对自身思想前提的审视与批判。心理学"文化转向"的出现,既是对这一变革的响应,又是这一变革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实践思维方式既是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衍变和合规律性发展,也是马克思对人类哲学思维的批判性继承和根本性超越。实践性思维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哲学思维的转换与发展,而且更主要的是实现了哲学形态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异化这一经典概念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展现,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生活境况而提出的重要哲学范畴。所谓异化即是人性或人的本质的异化,就其概念本身蕴含的深层意义来说,异化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人学或主体哲学层面上的理论体系,深刻体现着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本质。因此,只有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挖掘其蕴藏的人学思维理路,才能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体哲学的理解,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突破以及对人性与人的本质的理解。本文正是从异化理论的规定性出发,展现异化概念背后的人学思想,寻找理解马克思思想内蕴的正确方式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发展观作为理论支撑,不同社会发展观的变迁是在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后才真正完成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依据现实国情和社会的发展诉求,提出和形成了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问题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其实质同样首先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晓杰 《黑河学刊》2013,(5):1-2,68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念受制于历史和现时方面的诸多因素,未能真正摆脱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和第二国际实证主义模式的束缚,从而导致它在理论和实践、规划和实施、讲授和应用的割裂。对其固有缺陷的反思,应着力弥合这种分割局面,其中,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社会根基及其对人本身、历史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真正回归,构成提升其社会效用的逻辑前提,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连接并实现二者的视野融合,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自我变革、自我更新的根本方式,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批判维度,则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扬弃一切旧哲学之后所建立的哲学不只是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与以往哲学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打破了一切旧哲学由以出发的前提。它以新人本主义为根本出发点,直接面向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弘扬确信远大理想,强调自觉能动作用,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现代的辩证思维方法为锐器,为世界创造和提供“共生”的理念,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成为实践中的灵魂与核心,使“个体”、“民族”、“人类”与“自然”四位一体地融汇成一个和谐的世界与社会。为此,只有持用这一现代辩证法,才能正确而深刻地检视西方旧式现代性的弊端和超越我国传统自在和谐观的旧视域,进而切实运用其功能,融通、调节与自我耦合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因素,真正构建起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实践的变革。整个西方哲学是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下最终走向了终结,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也完整地影响了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是继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开始于费尔巴哈,最终完成于马克思。正确地理解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批判所做的努力,正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集中而直接地以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及其现实社会根源深入进行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就使得马克思真正克服和超越了黑格尔哲学和传统本体论,创建了一种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王鹏 《魅力中国》2011,(18):48-48
库恩的范式概念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传统科学哲学,而且对哲学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每一具有重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创造无一不是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根据库恩的范式学说,不同范式之间没有通约性,范式之间的转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个范式中的概念的用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我国学界的哲学研究中,经常忽略范式之间的差异。常常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范式去解释不同哲学家的思想,造成一些误解。本文试图对哲学思维范式进行分析,并且说明不同范式间的比较研究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即是围绕"改变世界"而展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因此,在解读他的遗文时,我们应该始终秉承他那宏大的实践意向,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2.
刘春波  朱磊 《理论观察》2007,4(5):11-1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哲学基本问题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见解和观点,但仍有分岐。认识统一的办法唯有从马克思创立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实践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理清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的本真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存在论哲学的抽象性和客体性的理论形态是依靠逻辑思辨而研究人的问题,具有遮蔽人、漠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倾向。而认识论哲学是存在论哲学的延伸与强化,整个传统哲学形态对人的失落是在认识论哲学中才充分暴露出来,都是脱离开世界历史的运动过程和人的辩证的实践过程去设定世界的终极本原。而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超越了包括传统的存在论和认识论哲学在内的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终结了抽象主体性,确立了实践主体性,把对世界的终极本原的追寻置于人的生活实践中。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把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进而展开了人的哲学的合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4.
"抓根性"地理解与把握马克思哲学"人本思想"的真义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思想逻辑中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剖析时代性的新生命问题,塑造时代性的新生命精神,诉求时代性的新生命意义使马克思哲学"人本思想"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哲学境界。这种哲学境界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在"新人本思想"语境中确立了实践活动的新本体论原则、"实践观点"的新思维方式以及"世俗化"的自由解放的新价值理念,从而既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绝对抽象性,亦区别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思想",仍是当代人走向未来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有着强烈的人性特征 ,同时又具有浓厚的神性特点 ,人性与神性的并存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研究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对西方古代哲学中神性与人性的历史演进、矛盾运动进行分析、梳理 ,有助于对其后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传承脉络关系 ,以及西方哲学思考方式的深层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卢梭作为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在卢梭的哲学思想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政治理论,同样贯穿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卢梭将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路径划分为自然的平等时期、社会的不平等时期和社会契约的平等时期三个阶段,认为在这一演进变化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历史更是一部人性史,将人性的展开图景同样划分为人的自由本性、人的社会异化和人的天性复归三个层次,并且认为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人的逻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理性主导的时代,卢梭通过重新对理性的历史考察以及对道德情感的高扬,一方面肯定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另一方面通过历史主义原则和人性理解视域,使历史研究摒弃单一的纯理性思维,凸显启蒙时代下历史哲学的价值维度与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受到现实社会正面或负面的冲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需要对人的价值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需要树立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价值观。对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人们正确、全面地理解人的价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恩的全部思考即是围绕“改变世界”而展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因此,在解读他的遗文时,我们应该始终秉承他那宏大的实践意向,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由于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在价值观念和取向上有不同的侧重。而思维方式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中西哲学的价值取向。基于思维方式的维度审视中西哲学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晴雯 《魅力中国》2010,(5X):96-96
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是西方实践哲学两座丰碑,前者认为实践是目的在于自身的活动,开创了实践哲学,后者揭示了实践是有目的活动,使哲学发生了"实践转向"。本文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联系,探寻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内在关联,意在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和解释实践哲学在现代西方学术界的复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