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平  吕金奇 《英才》2004,(3):60-60
“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不值钱吗?”采访中,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鲁敏卖了个“关子”。“是空气,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最不值钱的东西变得有价值,能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2.
企业发展战略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滋宜 《中外管理》2001,(11):30-31
顾客导向全面压倒技术导向 企业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卖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市场上假如有什么东西.你也去卖什么东西,就成了竞争,就受到市场局限。所以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大家在有限的市场上竞争.结果整个经济都垮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下岗工,下岗后就去帮一家服装商打工,站柜台,卖服装。本来我就是裁缝出身,因此一去站柜台就立即进入角色,很得老板赏识。我这人由于豁达,嘴也不笨,脑子也灵,往往别人的货卖不脱,我的却卖得飞,常常让四周的老板嫉妒得眼红。别人问我的诀窍是什么,我说就是勤叫点,大声吼点,再热情点,多解释点。尽管我把这些所谓的不是诀窍的诀窍都告诉了他们,但许多人就是学不会,即或是学会了不知怎的,东西仍然卖不出去。许多亲戚朋友见我这么能干,说我是个做生意的料,帮别人当丘二划不来,不如出来拉起旗子自己干。我想也有道理,…  相似文献   

4.
一些企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卖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市场上假如有什么东西,你也去卖什么东西,就构成了竞争,就会受到市场局限。所以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大家在有限的市场上竞争,结果整个经济都垮下去了。因此,企业应寻求缺乏甚至还没有竞争者的市场,这是市场的空档,要想法钻进去,做到这点才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此称之为顾客导向。什么叫顾客导向?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一)谁是我们的顾客?就是能锁定他们,包括知道这个顾客群是女性或是男性,而且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二)顾客的真正需…  相似文献   

5.
晓庄 《中外管理》2007,(4):116-117
日本人用很简单的公式形容典型的美国行销计划:准备好了吗?瞄准!发射! 然而,我到底在卖什么?我怎样才能创造对此种产品的需求?我要卖给谁?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销售可以只是卖给别人所需求的东西,而推销则是让客户知道自己够资格享用这种产品,你可以推销实际价值不高但却能代表身份地位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如何拓展海外品牌的建设,这个非常重要。就像我们把筷子卖给西方人一样,现在我们虽然说卖窗帘,你不知道人家要什么,所以你卖的东西不可能赚钱。我们在海外做品牌,有两个方面要做,一个是企业的品牌,一个是产品的品牌。企业的品牌要注重的是品质上的东西,和产品的品牌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注重的是企业的诚信,也许我们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的诚信做的很好,但是别人不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浙江有很多的商人在海外做的很好,我记得有一个打火机厂做的非常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一个汽车,我卖9000美金,他就卖8000美金,转眼之间就做亏本买卖:  相似文献   

8.
《财会月刊》2014,(3):I0012-I0012
明星开网店卖什么?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们的潮牌。他们的闲置衣服、鞋子,或者一些跟他们工作相关的东西。事实上,把这些放在自己店铺来卖的明星不少,但还有更多明星卖的是你想不到的宝贝。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我想把公司卖掉。做了8年公司,口碑和经济收入都不错,就是觉得不好玩了。这个东西你已经驾驭了,做节目做节目,卖广告卖广告。反正也就这样了,驾轻就熟,没有更有挑战的事情,重复千嘛呀。我当时想,一旦卖掉,我可能会是中国第一富婆,又有钱,还可以继续赚钱。谁买了。我也得当制作人,我还可以做我的节目,太舒服了。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11,(11):134-135
我看您这儿并没有顾客盈门那种感觉,怎么赚钱? 虽然有这个店,但我不是商人。如粜纯当买卖去做,有利润就卖,那永远存不下好东西。我与商人不同.卖东西心疼,买进来才有乐趣。所以.我更倾向千收藏。收而藏之,除非你给出一个震撼我的价格.否则我不会卖出我心爱的东西,当然我本意就是把它留下来。  相似文献   

11.
晓玲 《财会月刊》2011,(8):I0037-I0037
我是位全职妈妈,在家的日子很无聊,就准备开个淘宝小店。我上网查了一下什么产品比较好,去了阿里巴巴,一说我是打算开淘宝店的,人家问我店铺什么信誉,我说没有信誉,人家说你没有级别一天也卖不了几个。谁愿意在一个没有信誉的店铺买东西呢,所以他们不让我代理他们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纽约的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丢尽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又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持久在市场上的运行,人们对它就会有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就决定了人们是接受它还是拒绝它.全世界消费者对各个国家的品牌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美国是休闲制造,德国是精典制造,法国是浪漫制造,中国是粗制滥造,印度是什么也不造.中国出口的产品在世界上好卖,总体上是因为卖得比别人便宜,是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的穷人,而我们满足了这一部分人的需要.但照这样的模式卖下去,卖出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不可能的.今天什么东西在世界上最好卖,什么东西就便宜了,越卖越便宜,因为卖很多东西需要消耗很多原料.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品牌,我们的财富就会向其他拥有品牌的国家转移,这个转移的数量是很可怕的.  相似文献   

14.
很多企业人会问我,网络有什么用?电子商务一年也卖不了几个产品,我反问,网络就是卖产品吗?那你建生产线做什么,生产线又不会卖产品?  相似文献   

15.
都说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我与会计结缘,冥冥之中也有定数.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后代,从小生长在豫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曾经在生产队当过会计,记忆中,他会把装订好的会计账簿高高地吊在房梁上.那个时候我很是不解,心中总是嘀咕,母亲把装着馒头的篮子吊起来是害怕馒头被老鼠糟蹋,父亲为什么把几本破账本也看得如此金贵?当我后来从事会计工作后,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这个举动背后的深意:只要从事了会计这个行当,无论过去多少年,不论面对什么人、面临什么事,只要是自己经管的账目,都应能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相似文献   

16.
锡壶王     
高博达 《英才》2008,(12):117-117
人一般都有视觉疲劳,什么东西老看老看,就会觉得“看饱了”、“看够了”。但我对自己收藏的锡壶从来没有视觉疲劳。有时候我去收藏室里拿东西,太太见我半天不出来,不用找,就知道我一定是又在那儿看上了。我经常能对着一把锡壶静静地看上两三个小时,哪怕面对的是已经到我手里十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有保护商业的律法,有合理的税收,看不见没事找事的城管,只要勤劳本分,在宋朝做小贩是安乐幸福的。武大郎作为一个卖炊饼(馒头)的小贩,过的是小康生活:租得起临街两层小楼,平时酒肉不愁。  相似文献   

18.
李冬洁 《英才》2010,(1):94-97
心态与发展 金岩石:我们这个论坛有三个词,心态、增长、机遇。嘉宾里面最答易产生困惑的是朱新礼董事长,他在2008把公司卖了,到2009年初又给拉回来了,卖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没卖成是什么心情?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个体户还是一帮很不入流的人,但是,他们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机遇,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于是,他们就开始练摊,倒腾。倒服装、倒电器、倒小商品等等,什么挣钱倒什么,把南方沿海城市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挣差价,慢慢成了“万元户”,逐步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错答“骆”字 有个乡下人进城游逛,看见卖骆驼蹄的于是好奇地看了半天。卖骆驼蹄的想骗乡下人,便说:“你如果认识这是什么东西,我就白送你几个、” 乡下人笑看说:“难道我连这个都不认识!是3个字。” 卖骆驼的人心想:你真的认识。于是说道“你先说第一个字。” 乡下人说:“落。” 卖骆驼蹄的人服输了,说道:“我只是不放心,你把后两个字也说出来。” 乡下人说道:“落花生。” 酸心泪 以环保局局长为首的生态考察组走访一位生态学家。 局长不解地问生态学家: “生态学家,请您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我们城市上空常降酸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