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俊禄 《银行家》2003,(3):156-157
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到期贷款收不回来,加上历史形成的呆坏账,银行回收不良贷款的压力非常大.如何有效的将逾期贷款收回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各类商业银行为此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银行清收呆坏账的过程中,运用公告催收的方式清收不良贷款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专业化分工的快速发展,将债务催收业务外包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工作效率与化解逾期贷款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第三方债务催收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以个人逾期贷款催收外包业务为研究对象,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债务催收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债务催收外包业务监管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银行经营竞争的目趋激烈,个人贷款业务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个人贷款业务已成为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和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准确把握当前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风险问题,我们对朔州市个人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提高担保贷款有效性的若干问题探讨卫功琦随着《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的正式实施,担保贷款作为商业银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保障银行债权利益的一种主要贷款种类,已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银行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种理应较为有效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权和人.即通常所说的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保证贷款的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保证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承诺是国际商业银行的重要表外业务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贷款承诺使用目的、费率体系、条款设计等特点;论述了贷款承诺产品的供求特性;讨论了贷款承诺理论定价和实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了贷款承诺对银行的风险影响及其规避办法。文末对国内贷款承诺业务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银行风险贷款增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已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阻碍了银行自身发展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已引起银行界普遍重视。本文想联系内地基层中行的实际,谈些粗浅看法。 一、风险贷款的现状 严峻的现实是:内地基层中行成立普遍较晚,但风险贷款数额也普遍较高,逾期贷款一般都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贷款业务的市场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开展大致从1992-1993年起步,以人民银行1999年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个人住宅贷款管理办法及<关于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正在由以前的生产性贷款为主向以生产和消费性贷款并重,由以前的以国有企业贷款为主向国有企业兼顾其它企业和个人贷款转变.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登     
1.建立对非正常贷款收回监测管理考核制度。在信贷资产清理的基础上,对“一般逾期”贷款按月考核,加强催收;列入“呆滞”贷款部分,限期按比例收回。为强化信贷资产安全管理,各信贷部门必须在各项贷款总帐下,设立该项贷款的逾期贷款副帐,反映逾期贷款增减变化情况,“呆滞”贷款要分科目设卡管理。逾期贷款清收任务要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分项目催收,按月上报考核。此外,支行各信贷部门对基层所、社要建立逾期贷款收回监测指标,对各所、社完成催收任务执行情况,按月考核,并对收回1982年前陈欠贷款,按一定比例计发奖励,年终按完成收贷监测指标情况,分别再给予嘉奖。对在到逾期贷款催收工作中不顾大局,各行其事者,要给予严肃批评,甚至还要追究其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0.
张扬  童沁  胡坤阔 《银行家》2012,(2):117-118
正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利差收入。银行要增加利润总额,就需要增加利差收入,而要增加利差收入,就应增加贷款业务。因此,贷款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更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保持贷款业务的稳健增长和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一直是各家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商业银行而言,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贷款、担保贷款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不论何种原因发生债务危机,都将对贷款银行造成或大或小的不良影响,小则拖延贷款偿还期限,大则让银行无法收回贷款本息。因此,银行要密切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根据贷款条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逾期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保障性金融服务产品,在全球金融服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波及全球的次债危机发生后,如何确保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构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催收服务保障体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国银行作为世界一流的零售性商业银行,其在个人住房贷款违约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催收处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长迅猛,2009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超过3.2万亿元。然而,倍受诟病的“假按揭”现象却长期以来严重困扰着个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数据.就商业银行催收、处置“假按揭”贷款的主要保全手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银行同业在盘活处置这类不良资产时,  相似文献   

14.
陈峥 《金融纵横》2007,(5):63-63
一、“私贷公用”容易造成的金融风险(一)“私贷公用”类贷款致使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工作混乱。首先,由于此类贷款名义上不是企业贷款,贷款银行无权直接调阅企业的相关资料,对借款人的个人资金帐户也没有办法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个人类业务在全行业务战略地位的确立,个人类贷款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将逐年上升,个贷不良问题也日益突出。资产保全催收处置不良个贷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暴露的不良个贷的速度。因此,必须加快个人类不良贷款催收与处置工作,才能实现个贷不良大幅度降低。笔者认为,对个人类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经营处置,是加快个人类不良贷款催收与处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对部分个人类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经营处置,以保证个人类不良贷款催收处置进入“快车遒”,凸现资产保全专业化处置的优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贷款是银行资产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占比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本文基于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和属地商业银行的微观绩效数据,实证检验了房地产贷款规模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与经营风险之间呈正U型曲线的特征,并存在临界点.如果超过临界点再继续扩大房地产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但同时也会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鉴此,建议通过测算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的临界点,对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以防止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资产规模或房地产贷款收益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上升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闽东地区中国银行在本外币信贷业务成倍增长的同时,全辖各行本、外币贷款逾期率也不断上升,风险贷款比重增大,特别是逾期外汇贷款情况严重,1989年底高达41%,1990年10月底仍占37%,其中风险贷款占较大比重;人民币贷款逾期也呈上升的趋势。逾期贷款的增加,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给资金自给率本来就较低的银行加大了资金的供求矛盾。所以,催收到逾期贷款已成为闽东各级中行信贷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小微企业经营环境面临较大变化,商业银行传统的小微企业业务面临风险加大、逾期贷款不断增多的趋势。但由于小企业贷款金额较小,采用传统的对公客户催收模式带来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因此,采用催收评分技术进行小微企业客户的针对性催收,可以实现催收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有效提高催收的效果和效率,并通过与申请评分卡、行为评分卡等工具的结合应用,实现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逯晓玮  阚悦 《银行家》2020,(1):74-76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发展零售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而互联网金融业务成为大多数银行首先考虑开展的领域。鼓励商业银行致力互联网金融业务,既是满足更多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对小额、分散的互联网贷款需求,也是对当前互联网P2P平台清理整顿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的必要且有效的弥补。同时,合作机构客户信息来源合法性、外包催收服务合规性等问题也给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1、科学界定贷款形态,合理处理各种贷款应收利息。为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如实及时地反映和处理有问题贷款,贷款到期的次日即应从正常贷款转入逾期贷款,贷款逾期12个月至18个月或更长期限就应该考虑将其转入催收贷款。对于正常贷款,按权责发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