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3,(2)
《中关村》与我们息息相关看了《中关村》杂志,觉得可读性高,信息量大,非常耐看。尤其是时政、科技版块文章,反映了中关村和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我们公司息息相关。我们会成为《中关村》的忠实读者,希望《中关村》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5,(4):122-123
2005年3月18号,是《中关村》杂志两岁的生日。两年来,《中关村》杂志因其独特的定位、权威的分析、丰富的信息量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井形成了特定的读者群。热心的读者们伴随着《中关村》的成长,给予了它无限关爱。每个月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有的毫不吝啬地给予《中关村》无限的赞美,有的真诚地为《中关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关村》在关爱中一路走来,并汲取着读者的力量不断成长……感谢你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关村》,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中关村》,与我们进行交流。在这里,我们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出来,谨对关注着《中关村》的读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9,(9):9-9
“2009艺术中关村国际博览会”,是在祖国60华诞的前夕,我们奉献给广大观众的文化盛宴。时光稍纵即逝,艺术经久不衰。展馆中琳琅满目又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无不蕴含中关村的创新精神。“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1,(11):13-13
在党中央发出“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的号令声中,“中关村第一村民”纪世瀛先生倍受鼓舞,深感“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华高科技创业历史的写照”。“中关村人”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战斗洗礼,让身处其间的民营企业家甘苦自知,百感交集,凝聚为一句话,那就是“中关村精神万岁”!纪世瀛先生30年来有多次进“万言书”的壮举,  相似文献   

5.
吴炜 《中关村》2014,(7):20-21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关村从未有过那么生龙活虎,意气飞扬。  相似文献   

6.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些中外人士的一致说法把中关村的地位、作用、前景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将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这里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  相似文献   

7.
提点建议     
《中关村》2010,(2):113-113
我们单位已经订阅《中关村》杂志有几年时间了,在单位阅览室我每期必看。想给杂志社提点建议:第一,《中关村》杂志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互联网优势,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保持和发扬辐射面广、  相似文献   

8.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纪世瀛 《中关村》2008,(5):18-21
两年前,在《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以“中关村村民”自喻的纪世瀛先生,在发言中第一次喊出“中关村万岁”的口号,博得热烈的掌声。时至今日,音犹在耳,令人难忘。“中关村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说能永续长存?……现在,纪先生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和论证。在“中关村人”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发展经验之际,兹刊发纪先生的《中关村精神万岁》一文,以飨读者,更盼赐稿。  相似文献   

10.
夏颖奇博士的官衔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在这个职位上,坚持八年抗战,业绩颇丰;特别是在海龟中有极佳的口碑。《中关村》杂志创刊5年来,一直得到夏主任的厚爱和鼎力支持。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拜读过夏主任捉笔的很多文章和主编的多种书籍。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聆听过夏主任的多次讲话。实话实说.像这次读夏主任为我们《中关村》撰写的《赴约联  相似文献   

11.
题记2007年初,《中关村》杂志总编辑卫汉青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在北京第三极书店举行盛大的首发式,引起不小的轰动。经济学家萧灼基、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北大教授张颐武、军旅作家王宏甲等社会名流,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多有醒人之语,入耳难忘。中关村的发展是中国未来动力的引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创新中国’的大幕已经拉开,中关村的‘黄金实践’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3,(4)
望《中关村》期期别异毫无疑问,在境内目前所有综合刊物和专业刊物对比中,从时代性和前瞻性角度考察,《中关村》有着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本人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对狭义上的中关村我曾有过关注,更对今天广义上的《中关村》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的《中关村》杂志理应与狭义上的中关村有所不同。《中关村》所涵盖的信  相似文献   

14.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中关村》2009,(1):100-103
权当序言在《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有“中关村第一村民”雅号的纪世瀛先生,热情洋溢地振臂高呼“中关村精神万岁”!博得长久的雷鸣般掌声。2008年5月中,汉青社长拿来纪先生关于论述中关村发展的长篇文章,我作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9):123-123
打破科技报道传统界限“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名牌,树起“新科技”的大旗。《中关村》要领导的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队伍,着眼点在“新”,也就有了一个无止境的开创环境。但是翻开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我们看到了工厂,看到了中关村,看到了科技人物,看到了创业史,就是没有看到真正属于新科技的东西。名叫《中关村》的杂志,已经被冠上一个标志,这个专有名词“中关村”把杂志就定义在中关村周边辐射的范围内,读者更加留意与之相关的报道,久而久之也就把《中关村》杂志想成了中关村这个地方的专有,就如北京…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6,(11):123-123
希望《中关村》越办越好;《中关村》——中国硅谷的文化坐标;稳中求新树品牌;希望《中关村》能更多关注“村”中的小职员。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发展     
斗转星移。转瞬间,迎来了《中关村》杂志创刊5周年。正像当年笔者在创刊词中所说,《中关村》与中关村同名,《中关村》是中关村的窗口。中关村人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更新观念,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饮水思源,睹物思人。中关村有它的历史,有它的足迹。而《中关村》杂志记载了它的发展历史,卫汉青同志则成了中关村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卫汉青和我一样,是中关村的老村民了。《中关村》杂志是我非常关心的杂志。《中关村》杂志是一本很不错的刊物,它的内容显出一份持重,和卫汉青的风格有关吧,宽容和友好。我对《中关村》杂志的感情,归根结底是对中关村试验区的感情。联想起源于中关村,发展于中关村,生根于中关村。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7,(3):123-123
《中关村》——良师益友我是中科院信息研究所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两年多来,我一直是《中关村》杂志的忠实读者。阅读贵刊受益匪浅,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了解到许多信息产业方面的知识和资讯,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我还把贵刊介绍给了许多朋友和同学,他们看了之后也有同感。贵刊也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