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吴韬,俞娟一、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传统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可能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的一个稳定函数,但是这种稳定性是基于不变的制度环境这样一种假定。但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需求目标函数发生了变化,大量创新工...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为背景,从传统货币需求函数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 ECM模型对我国 1994-2005年阶段性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不完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存在,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并不稳定,根据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很难准确预测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风险.基于 ECM模型的短期 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与需求问题是一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基础.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浪潮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货币供求的总量、结构和形成机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因此,探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冲击与影响,对更好地制定并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尹依灵 《上海金融》2012,(8):52-54,117
金融自由化以来,日本货币需求函数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很不稳定,即使同一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有所差别。特别是资产价格的波动通过诱使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加剧了货币需求结构的剧烈变动。因此,从货币调控的角度来讲,平抑资产价格必须综合考虑货币供求两个层面的变化,而不能单纯依赖货币总量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利率管制下,我国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与非均衡。根据货币供给的动态调整模型,间接得到我国货币需求函数以及我国各类货币供给向均衡水平调整的平均速度。通过将90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分为二个阶段分别测算,得到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给向均衡水平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发生了变化,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有了提高。这也说明,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新智 《上海金融》2004,10(1):16-19
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至今仍快速发展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对货币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减弱了对货币的需求并使货币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下降,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金融创新还通过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金融创新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广泛影响,进而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产生较大冲击。使其功能减弱或失灵。这一切都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形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衍生品和金融工具日趋多样化,表外业务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深入,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降低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微观的金融创新可视为对不同特性加以解捆和重新组合起来创造的新金融工具;宏观金融创新又可分为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有:狭义货币需求减弱和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降低;货币供给主体扩展与货币乘数放大.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的冲击是:一是从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方面对凯恩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的冲击;二是对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的冲击.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创新的启示是:实行规则性和相机抉择相结合的混合政策操作;扩展中央银行的调控范围;灵活调整货币的中介目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金融抑制是一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对利率和汇率人为管制造成的金融系统的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利率和汇率的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导致了货币的过度需求,从而进一步使得货币增长率长期高于实际GDP和通货膨胀之和,这便是中国的货币之谜。本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针对金融抑制现象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和高货币增长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以金融抑制假说解释了中国货币超额需求。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基本普尔分析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基本普尔分析之中,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初期,总需求冲击方差相对于货币需求冲击方差仍然较大,同时IS曲线相对LM曲线会变得更加陡峭,此时中央银行将优先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2)在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货币需求函数将变得极不稳定,以致于货币需求冲击远远超过总需求冲击时,无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如何,选择利率充当中介目标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较优的选择;长期来看,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会因金融创新而失效,一个可行的选择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相似文献   

11.
金融抑制是一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对利率和汇率人为管制造成的金融系统的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利率和汇率的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导致了货币的过度需求,从而进一步使得货币增长率长期高于实际GDP和通货膨胀之和,这便是中国的货币之谜.本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针对金融抑制现象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和高货币增长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以金融抑制假说解释了中国货币超额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货币乘数变动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金融创新日趋活跃。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这一金融创新过程影响了货币乘数的变化,并使得货币乘数变得不可预测。这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总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弹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金融创新使得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有变小的趋势。在金融创新中涌现了大量货币性极强的新型工具。如MMMFs(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DAs  相似文献   

14.
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造多样化;融资方式证券化;表外业务的重要性日趋增强;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使货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降低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货币需求函数作为货币需求对实际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和各种资产收益率等变量的长期与动态反映,不仅有助于中央银行正确判断金融规模和流动程度,而且有助于中央银行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构建5组不同结构的狭义与广义货币需求函数,选取1998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比较研究了收入、投资、利率、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转轨制度变量等指标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静态和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1994年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发布货币供应量,1995年尝试把货币供应量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1996年正式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一个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政策实施中运用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分析货币需求并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单整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等计量方法构建了中国1994—2004年的长期静态与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志勇 《金融纵横》2010,(11):39-43
中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货币需求产生的深远影响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均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而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许多宏观和金融时间序列具有非线性的调整特征,导致线性计量检验方法检验时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应用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结构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结构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这种非线性特征可以通过LSTR模型来表达,不同状态下股市对货币需求结构存在不一致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论说明,以货币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下,我国中央银行需要谨慎的审视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结构之间更为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传统金融的深刻变革,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客观测度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本文将互联网支付金额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半参数局部线性可加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更加新颖的角度重新审视现阶段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弹性及其稳态。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支付额度等变量均能以线性和非线性的机制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其中,互联网支付额度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且互联网支付额度对货币需求量非线性决定机制的函数形态呈现出前半部分"M型"后半部分"W型",总体趋于递减。货币需求量对互联网支付的可变弹性和总弹性则呈现出前半部分"W型"后半部分"M型"的形态,同时,互联网支付的某一正冲击会在3个月以后对货币需求量的增长产生较为强劲且稳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估计:1995-2004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上海金融》2005,(10):24-26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95~2004年各季度的相关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1995年以来的实际货币余额一直与GDP、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保持着协整关系,这一实证分析的结果说明十年以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中长期关系相对稳定。同时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中国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M1增长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M2实际余额的短期调整速度要低于M1实际余额的短期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20.
苟礼海 《时代金融》2012,(36):123+129
在货币理论中,一般假设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所以一般将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的研究重点。关于对货币需求的研究,在国外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对中国的货币需求,很多国外、国内的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从局部调整模型着手,来分析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找到相关变量和货币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