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制度如何塑造政策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为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概括了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中观制度,探讨了制度塑造该政策的路径。结果表明:路径依赖的制度及关键节点造就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间断—平衡的演变过程;制度通过建构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赋予政策目标群体的不同权利和界定行为主体的利益范围塑造了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改革》2009,(5):6-6
自2008年12月起.外来人口只要在成都购买一套超过70平方米的商品房,就可以正式成为成都市市民。作为成都市户籍改革的一项内容.该政策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截至今年2月,不到3个月的时间,已经有23000多人通过这一政策获得了成都市户口。  相似文献   

3.
廖柳文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2):2007-2012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实现自身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一大必然趋势。基于辅以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60份长沙县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多数外来务丁人员有进城落户愿意,但受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工作和生活满意程度、农村宅基地、收入水平、政策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小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实现了落户城市。要顺利实现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政府应从社会保障、政策配套等方面着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规模日趋扩大,但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状况仍不容乐观。课题组针对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权益受损状况较为普遍,其面对权益受损时的过激反应倾向也应引起关注。据此,本文从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改善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状况的矛盾焦点,并提出政府、个人和企业三方联动、协力破解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难题的相关建议。该研究对改善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状况、促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地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子女却未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全面概述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相关研究发展历程、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并且对相关研究做出客观评析。  相似文献   

6.
转移人口社会融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障碍主要来自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公共品歧视性分配政策。本次问卷调查,以权益保障和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以及老一代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差异性,做了全方位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综合当前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对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深化改革的需要。在改革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更多的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在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下岗人员、外地务工人员也大量进入社区,扩大了社区工作的对象。同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原先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剥离出来,更多地由城市社区来承担,使社区工作的职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赵会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3,(9):112-112,134
医保作为中国社保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针对流动性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着巨大的难度和挑战。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城镇居民看病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完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提供了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李延英 《江南论坛》2007,(4):28-29,54
一、农民工社保难问题面面观 以促进农民工增收为主题的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公平对待进城务工人员、让他们融入城镇的完整政策框架.但一些地方对农民工不公平甚至歧视性的政策规定依然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及工作以外的很多方面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得不到社会支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往往缺失.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流入地之一,是流动人口大省。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业已成为浙江产业工人,成为浙江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最近,我先后在杭州、宁波等地召开了外来务工人员座谈会,并在全省11个市开展问卷调查,在真实掌握浙江省流动人员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思考提出了进一步丰富浙江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打工子弟学校生存和建设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质量三个方面入手,在深入调研北京市房山区某打工子弟学校个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现阶段来京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及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王建 《资本市场》2006,(12):52-54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在10%以上已成定局,然而,新开工项目投资连续10余月剧烈下降已经预示了后续经济增长的减速,明年宏观调控继续实行紧缩政策已经丧失了实际经济基础,调整方向已是必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北京市调查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福利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2008年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福利指数为0.3188,处于福利评价的低水平阶段;除经济资源和健康状况方面的福利状况达到较高水平阶段外,其他功能性活动均处于中、低水平阶段。与2008年相比,2012年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心理条件、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福利状况均有所改善。防护性保障和社会资本的边际改善对进城务工人员总福利水平上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活,加重了城市的载重负荷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能只从其权益保护层面来解决问题,这样治标不治本。最深层的应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问题,提高其相关法律权益的认知程度,及对城市的归属感问题。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而不是单纯法律知识的灌输。  相似文献   

16.
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与必然趋势。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陷入了既难以"市民化"又被城市"边缘化"的困境之中。随着时间推移和代际传承,以市民化为导向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动逐渐呈现出新的格局及趋势。在务工流动重心转向二次流动的新背景下,本文在对流动传统二阶段划分的基础之上,提出进城务工人员三层流动格局模型,并基于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49个有效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对进城务工人员三层流动格局中的城乡往返流动、城市迁移流动、工作更换流动三个层面的流动趋势进行分析,由此把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整体流动的六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对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城市中的特殊群体。本文调查研究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网络、交往方式、工作与居住地及劳动状况,指出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起草了一份《在广东省造十所能容纳万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解决广东外来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问题的建议案》,朱列玉建议广东省与外来工流出地相关省份协调,向中央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将来广东省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划拨  相似文献   

19.
据机械工业管理部门预测,1999年国内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大体为两万亿元以上。 1999年拉动机械工业的主要因素仍靠扩大内需的政策。从国内需求方面看,消费需求增长低速的态势至少还将持续两年左右的时间,今年可能好于去年,但不会太多。因此,投资增幅是决定今年机械工业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1998年下半年,政府已经调整了短期经济调控政策,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  相似文献   

20.
林文  邓明 《当代财经》2022,(10):3-14
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是影响政府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提供的居民再分配偏好数据与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外地人口比重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外地人口流入显著抑制了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同时,农业户口的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受外地人口流入的影响要大于非农业户口的本地居民,外地人口流入对本地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本地居民中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机制研究表明,外地人口流入对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异质性传导机制。一方面,外地人口流入通过提升本地居民的风险规避偏好和降低本地居民的公平信念强化了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另一方面,外地人口流入也会通过提高本地居民的向上流动预期和降低本地居民的群体信任来抑制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