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国公司R&D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裕春  万欣荣 《经济师》2002,(11):60-60,81
自 1 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R&D。截止 2 0 0 0年底 ,来自 1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 1 0 0多家R&D机构。文章阐述了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的动机 ,总结海外R&D机构在华分布规律 ,探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点 ,展望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发展趋势 ,分析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焦聪 《经济与管理》2006,20(3):82-84,87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跨国公司的本质是在东道国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所以其必然与中国的投资导向发生某种偏离,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应对跨国公司投资给予积极的引导,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技术构成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制造业结构、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的地位、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等方面考察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构成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影响这种构成的因素包括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工业企业的生产开发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与政策等。为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构成 ,我们应该为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创造条件 ,保持投资政策的稳定性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7年之后,在中国建立的外商企业除了那些境外自然人投资的以外,多数是跨国公司的企业。因此,1997年之后外商在华投资的情况,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跨国公司逐渐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正在发生变迁,更多的公司采取独资方式或追加已有投资从而提高股权比例。现在独资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种模式、对我国的影响如何、我国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中外经济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策略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双赢的诱惑下,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形成跨国公司间的竞争之势.在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市场更加开放的现阶段,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在华策略.这些变化标志着跨国公司与中国新一轮经济合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不同来源跨国资本在中国FDI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文 《财经研究》2007,33(6):29-42
文章对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中国大陆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鉴别和分析,对比了在中国投资的不同来源跨国公司的投资规模、销售分布和本土化战略、投资区位分布、产业分布和投资绩效。文章认为,无论不同来源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将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加和巩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及在投资区位选择上,除东部之外将继续扩大在中部和西部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在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间的文化差距越小,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越小。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同样必须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光电子产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武汉·中国光谷”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和作用,近一段时间,我们对一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国公司经营风险不可控程度上升和市场流动性水平下降,使跨国公司减少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与金额。随着中国大规模投资计划的推出,跨国公司为了提升竞争力和保住中国市场而进行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对华投资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增加,服务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跨国公司投资的集群化和独资化倾向上升。跨国公司通过更合理、高效的经营战略和方式调整以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对利润的最大化诉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多更大规模的更高层次的海外跨国公司经过调研、“投石问路”后大步进入中国投资,所涉行业也越来越多。有关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的总体估计与走势成为世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也是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界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重点课题。可以说,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对跨国公司问题的研究,需要在世界跨国公司理论中有中国学者的话语。近读《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策略》(毛蕴诗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跨国公司在华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进行研发活动。文章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然后选择了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后,结合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已从“试探期”步入“发展期”,系统化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趋势。所谓系统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同时对某项产品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对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各个相关环节投资,以增强跨国公司的整体竞争力,达到占领中国市场,实现控股投资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系统化投资的表现,及其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跨国公司对华系统化投资的表现产品的配套式投资。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经济实力,不仅投资于某产品的最终产品,并且对该产品的上、中、下游…  相似文献   

14.
最近,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对一批著名的中国跨国公司跨国投资案例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相比,中国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有着特殊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周凌霄 《经济前沿》2007,(2):125-128
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在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间的文化差距越小,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越小.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同样必须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研究开发的原因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研究开发,呈现出国际在华投资的新趋势。本文从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研究开发的动机出发,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我国研究开发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东道国文化环境因素在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间的文化差距越小,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越小.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同样必须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战略是柄双刃剑,它既为中国这块投资热土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这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成长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突出表现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心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移。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差异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寻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变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劳动力素质、市场潜力等因素在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劳动力成本、当地的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