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百芳  张秋莲 《经济师》2006,(2):132-133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预亏公告传递的信息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和交易行为,从而影响股票交易量。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从交易量反应的视角,检验了股票交易量对预亏公告信息反应,发现交易量对预亏公告信息反应是显著的,超额交易量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已经预亏的六家PT公司在无法提出切实可行行扭亏措施情况下,很有可能将成为首批被摘牌的上市公司,摘牌已近在咫尺!PT公司终止上市后,将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何去何从,亟待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在A股和H股市场交叉上市的中国平安海外投资产生巨额浮亏这一案例,采用事项研究法,检验两地市场对中国平安发布的一系列有关对巨额浮亏计提减值公告的市场反应,并针对第一份澄清公告和第四份预亏公告,比较两地市场对同一公告在提前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市对与减值相关的四份公告均呈负面反应;两市对第一份澄清公告同时提前反应,并且反应程度无显著差异,近似一致;对第四份预亏公告提前反应时间略有不同,A股市场晚于H股市场2天,并且反应程度差异显著,H股市场反应程度大于A股市场。  相似文献   

4.
“谴责”能否促进财务舞弊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99-2004年间因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陈述而被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谴责的6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舞弊被公告的前1年到被公告后的第3年为研究区间,首先重点从董事会角度考察舞弊公司是否采取行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接着从股权结构角度探讨舞弊事件的公告是否会产生经济后果,然后从审计意见类型和可操控性应计数角度检验舞弊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是否得到提高,最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探究舞弊公司可操控性应计数的变化是否与董事会特征的变化相关,是否通过审计意见类型反映出来.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谴责"有助于促进财务舞弊公司完善董事会制度;"谴责"使财务舞弊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呈现降低趋势;"谴责"有助于财务舞弊公司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事件研究法、以我国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因违法违规被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我们考察了公告后上市公司短期股价相对于股指的变动及公告后一年内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动情况。研究发现,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声誉监督机制无论对外部投资人的风险提示、还是对公司内部经营者的约束方面均有一定作用,但相对市场平静或下跌时期,声誉机制的监督作用在股市上涨时期有所弱化。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23日,这一天已成为中国股市历史上不平常的一天。中国股市矗起了又一块新的里程碑中国证监会下令“PT水仙”停止上市交易。“PT水仙”成为十年中国股市第一家退市的股票,退市之门从此打开。 近几年来,证监会一次又一次地发布预警或警示性公告,让人想起  相似文献   

7.
缪雄 《经济论坛》2006,(15):115-11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因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而引发的会计监管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尤其在我国,上市公司比其它非上市公司有着更多会计造假的利益冲动,如为了增发新股,取得配股资格,避免戴ST、PT帽子等。伴随着资本市场短短的十多年发展进程,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频频发生,仅在1994~2000年的7年间,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226个处罚公告,涉及相关上市公司的346项违反证券法规行为。1998~2002年间,有25家上市公司因严重会计违规造假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典型的有1998年的“红光事件”,1999年的“蓝田事件”,2000年的“活力28事件”,2001年的“郑百文事件”,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PT水仙被强制退市开始到2007年底,共有43家公司因业绩问题被退市.表面上看,这些公司都是因为业绩不佳而被退市,而实际上业绩仅仅是作为结果而呈现出来的现象,背后更多的是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本文从内部治理机制的3个主要方面探讨了这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征,认为治理机制欠佳才是导致这些上市公司退市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PT金田虽然在被深交所停止特别转让交易服务的同时立即提出了恢复上市申请,但现在看来,事情还是有点玄,毕竟由于注册会计师对其2001年报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尚须在10个工作日内对年报进行纠正,而据PT金田5月21日公告称:年报纠正工作无法按时完成。根据证监发[2001]147号《关于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0章的有关规定,若恢复上市申请未被受理,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但假如PT金田是郑百文,则自然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10.
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盈余公告日的数据计算隐含相关收益率并构造投资组合,研究已公告公司的盈余信息对行业内未公告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可以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并产生"异象",这一"异象"可认为是盈余公告前的价格漂移。  相似文献   

11.
沈翠玲 《时代经贸》2009,(7):114-115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是我国顺应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的必要性。最后,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出发,本文提出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
樊大彧 《经济》2012,(4):107
中国宝安因为对公司股价“监管”不利,遭到证监会调查.2月28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 “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进行立案稽查”. 借助与新能源相关的“石墨烯”概念,从2011年初开始,中国宝安股价一路上涨,2011年1月底至2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13元多涨至25元多,涨幅接近翻番.从2008年底最低时的2.75元,至2011年2月的最高25.45元,累计涨幅达9倍.2011年3月1日,中国宝安公告表示,公司并没有石墨矿,而石墨烯是石墨矿深加工的产品.随着澄清公告出炉,中国宝安股价也不断回落,今年年初最低跌至9.45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对外担保公告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对外担保额越大,对外担保公告负面市场反应越显著,且受到不同监管时期影响;如果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存在逾期担保、相互担保或本次没有提供担保,则市场反应更剧烈。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对外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正式盈余公告披露目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计算隐含相关收益率并构造投资组合,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盈余公告信息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相关公司的影响,发现盈余信息在行业内及行业间存在传递性。同时,在控制盈余动量效应和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效应的基础上.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可以认为,这种反应不足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但并未被证实的市场“异象”。交易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此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程绍张 《当代经济》2016,(5):125-126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股权激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使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股权激励计划公告窗口期是否出现超额的正收益或负收益.通过研究,能从中判断是否存在信息被提前泄漏、管理人员为了做低激励期权的行权价或限制股票的成本而操纵股价等现象,还可判断投资者对此事件评价.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从总体和分类等多方面去观察,我们研究得出我国资本市场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告事件给予正面态度,处于股权激励公告事件窗口期的公司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等诸多有建设性,为政策制定者、实施人、监管层等各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告引发了不小的市场反应,也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以云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对再融资公告效应的研究,来检验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行为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证明,云南省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公告都给市场带来了整体上的负面效应,且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增发再融资。该研究力图能为公司管理层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合理预测公告后公司股价的变动以及政府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再融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欠佳始终是市场发展中难以根治的顽疾,但近期集中爆发的一些问题似乎需要我们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给予更深层次的思考:曾经的精英公司纷纷预亏预警;无论优劣的公司滥用增发;“广夏”神话一夜间灰飞烟灭……如此众多的问题似乎不能再用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敷衍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行为的随意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4-2008年沪、深两市发布现金股利预案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实证检验了股市在不同周期下对公司现金股利变化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当股市处于不同周期时,投资者会对公司股利公告传递的相同信息作出不同的判断,顺市场时期的股利变化公告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0-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发布的补充或更正年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三年我国财务重述的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发布重述公告的教量相比之前有所减少,可能是管理者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逐步加深。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看出,上市公司在一年内发布重述公告频率增加,且制造业财务重述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较弱。其次,更正类重述公告的数量最多且大多数重述公告都是涉及会计问题、收入费用类的核心指标等。从上市公司发布重述公告的时间上来看,大多数重述公告都选择了与定期公告同时发布。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我国公司债券融资公告的股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司债券融资公告不存在显著的股价效应;公司债券融资公告的股价效应与税盾、债券风险、债务比率、自由现金流等因素显著相关,与债券期限、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机会、相对发行规模、利率水平、宏观经济景气度和股市表现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