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严肃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者出于公心,也许会对改革开放的某些具体政策、具体措施提出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对那些披着改革的外衣实质上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人,我们则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
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至今已历时30年。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但中国社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奇迹论”众说纷纭。中国在30年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回顾改革开放30年走过的伟大历程,深入而全面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客观分析未来发展还存在的矛盾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高路 《经济月刊》2001,(12):1-1
加入了世贸组织,其历史意义并不在于我们为此奋斗了15年,而在于这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们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王冠 《时代经贸》2007,5(4X):138-139,141
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海内外广泛的关注,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和改革方向我们可以推断出重点在于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过程。2005年的改革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基本上是国际上所说的“BBC”型汇率制度。我国近期不应以完全自由浮动为目的,而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长期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回顾的客观基础,在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在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意识的适应性演化,以及变革本身对改革回顾的历史要求;改革回顾的一般理论目标,在于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总结,分析改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判断其未来发展的趋向,论证现行改革及战略决择的合理性,以形成有助于社会整合与团结的、对现存社会矛盾、问题和冲突具有理性的现实感的理论"反思—阐释—建构"框架;改革回顾的一般分析原则在于积极的建设性的反思—批判精神、积极深刻的忧患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性的建构精神,以及三者间的有机统一。只有在上述理论前提下,才有可能通过回顾建立起一个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演变与发展的,积极的、总体性的和建设性的理论阐释体系,以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块状经济曾经是浙江骄傲,我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集中到一点,也在于此。然而,到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进入工业化后期之时,浙江区域经济的“草根性”也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7.
1991年是全面贯彻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实施“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继续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要的一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呼声很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形势。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关键还在于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另一方面,经过两年的治理整, 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国民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为加大改革份量创造了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当前福建省对外开放的势头很好,成为吸收外资的热点地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展,势必要求经济体制与其相适应,有个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因此,加大改革份量不仅是客观要求,而且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我们应当振奋精神、从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实际出发,把开放、发展中的难点作为改革的重点,以改革促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使今年的改革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扬成绩,汲取教训,进一步促进我国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产权改革的历史”和“正在进行的产权改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西梅 《经济问题》1992,(2):62-64,27
福利这一物质刺激的代名词,曾有一段使人心有余悸的历史。它在经受了20几年的冷落之后,却伴随着改革开放,重新在中国“走红”,而且逐步形成了一股难以遏止的“福利热”。“福利热”究竟给改革注入了什么?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思考之一:由于长期左的失误,福利消费几乎沦为“禁区”,改革开放的春风恢复了福利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使其在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推进四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福利消费作为对劳动成果的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澄清了对政治改革“滞后”的误解,认为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原本就是一次政治转变,也就是“政治经济化”。政治经济化的必要性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要改变过去政治运作的模式,二要把本来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主要是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营批发企业“批发”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当前,批发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与萎缩倒闭的严峻考验。无锡百货采购批发站是有40余年历史的老企业,年购销额10亿元左右。近年来,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流通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坚定信心,寻求对策,加大改革力度,从转换机制入手,调整结构,在组织、人员、经营、资金、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购销对象由面向城市主要面向农村。经过了近几年的奋战,从1990年以来每年以2000—3000万元的速度递增,使濒临困境中的企业在生存中求发展。如何搞活批发企业?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13.
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否认市场,到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承认市场,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完全承认市场,此间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到今天,中国改革的成就让世界瞩目;但客观地看,我们的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2008年1月12日,光华新年论坛以“中国改革30年:评价与展望”为主题,邀请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茅于轼、林毅夫、樊纲、周其仁、陈志武、钱颖一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中国改革30年的成败得失和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与政策。我相信,这些理性的思考,将对中国下一步深化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适逢3月,又是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在此重要时刻,我们很高兴与《资本市场》杂志合作,推出“评价与展望: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专题。也非常感谢参加光华新年论坛的经济学家,他们在百忙之中对文稿和讨论内容进行了仔细修订,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对中国改革的思考和期盼。  相似文献   

14.
广东对外开放30年进程及其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我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东遵照中央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要求,运用中央赋予的政策,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和华人、华侨众多的地缘和人缘优势,抓住各种机遇,以改革促发展,努力把政策优势、地理优势和人缘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发展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三十年来,广东人以“勇为天下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邯钢经验有三条:以“成本否决”为中心的经营机制,以“技术创新”为灵魂的发展机制和以“人的优势”为本位的管理机制。邯钢经验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改革的现成模式。主要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学邯钢应以WTO规则为导向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要从最平实之处寻找改革的办法,要以自己的实践为依据寻找改革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翔  王尧 《经济前沿》2008,(11):I0004-I0007
顺应改革开放 服务经济发展 “深圳海关浓缩了中国海关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海关的改革很多都是从深圳海关拉开帷幕的。先在深圳海关试点成功后,再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成熟并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也是深圳海关在中国海关事业蓬勃发展和深圳特区快速崛起背景下,不断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海关的30年。”提起深圳海关在改革开放探索、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角色和作用,深圳海关关长邹志武有颇多的感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和今后二十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为实现这个改革要求,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体制性弊端,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体制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一再强调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并且一直将改革与发展联系起来加以论述,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要着眼于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努力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改革的使命感与紧迫感。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的成果需要用发展的效率来检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江迅 《经济咨询》2008,(1):45-47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失败都是因为延误时机,而变法传统产生了持久的负面效应,一直严重地影响到今天。改革三十年,容易改的都改了,攻坚改革却一拖再拖。同时,中国社会要重建妥协与和解的社会理性。当中国人刚刚走进2008年,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一部《历史的拐点》(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马立诚为写作此书作了多年准备。 全书描述了中国历史上十几次大的改革:子产支持舆论监督;商鞅大变魔术记;赵武灵王改穿“西服”;唐代中叶的双星陨落;“二王八司马”的一百四十六天;王安石在哪里摔了跟头;张居正的清凉界;洋务运动的是与非;光绪帝的“罪与罚”;中国首次宪政始末记……此书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史,是对当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种新视角思考。为了引起阅读兴趣,一次改革一个生动故事,悬念迭起,惊心动魄,细节也是枝繁叶茂,让读者在顺畅的阅读中,发现、感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2008年1月,马立诚在北京接受访问。以下是访谈摘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要求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积累经验。20年来,广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率先进行许多方面的改革,使广东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