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总结了当下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不仅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还关系到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涉及要素较多,且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做好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必须妥善处理好几对特殊关系,即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关系、自由探索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科研创新能力将会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提升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调查总结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能够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产学研合作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以安徽省某高校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为有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伍醒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4):152-155
将研究视野聚焦于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价值导向、组织机构、评价标准、经费来源等方面,初步揭示了创业型大学科研活动的基本特征;并从重释科研使命、重构科研组织、改革科研制度等方面,进一步论述了科研创业对于变革大学科研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科研发展模式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强调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应该避免同质化和增强自主性;提升高校科研组织的驾驭和整合能力,在大学和企业之间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界面;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及重新设计科研评价和激励制度,构建激励师生科研创业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中难以量化的问题,依据高校科研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使科研竞争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量化,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一所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各高校及高校内部各机构、各学科和各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是每个高校都必须尽力解决好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较为困难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评价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其部分根源在于3种陷阱,即对学科间存在的学科差异了解不够,对各种科研成果的宏观总量了解不够,对各类科研活动及成果的真实发展速度了解不够。对此,提出了基于同类相比原则的数量与占比相结合的高校科研评价方法,强调科研管理部门尽量全面掌握各学科性质差异、各类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年度收录总量变化情况,以及各类科研成果产出总量的发展态势。该方法的实施有利于更科学、公正、合理地做好高校科研业绩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经济师》2023,(11):16-17+19
在高校学术管理体系中,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作为学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化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当前阶段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着科研评价标准科类差异、评价主体多元性缺位、评价流于形式以及绩效考核奖励异化等现实问题,对于提升高校学术管理工作质量极为不利,深入研究和优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工作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针对新时代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并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可  郭胜伟 《当代经济》2016,(31):107-109
本文在研究加拿大高等教育起源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分析了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沿革,通过对比加拿大科研评价体系与中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出对中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数学建立了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为科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量化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喜仓  王松顶  孙继跃 《技术经济》2011,30(12):43-46,52
回顾了国内外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剖析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系统的构成要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1.
质量能力提升与质量信号传递是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对不同质量能力企业的产品质量信号选择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战略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强制性标准或市场性价格作为质量信号传递的载体,质量运营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愿性商标或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信号传递的载体,而质量管控能力对质量信号选择倾向的作用不显著,质量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并不认可除品牌外的质量信号作为产品质量能力的效用。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标准信息缺失或造假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第三方认证,降低第三方认证成本,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质量战略能力及品牌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政府数据统计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应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和衡量标准、统计数据失真的作用机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评估方法和管理理论,同时还有针对中国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实证方面的评估以及改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政策建议方面的讨论。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失真问题,还得从改革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入手,摆脱地方政府干扰,确保统计独立性,同时认为在现行框架下增加诸如消费价格指数权重、房屋销售价格及房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统计透明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当前很多对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不必要和不公正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成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成果购买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而投入资金的新型科研资金投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其研究项目成果与现行科技项目成果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研究了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研究项目成果及其特点、购买者和定价。  相似文献   

14.
科研团队中科研人员间的合作是基于科研引力而产生的,这种引力来源于实现个人科研目标的预期,该预期主要受科研质量、科研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相互间对这些因素的了解与信任的影响。在科研引力的作用下,科研团队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在科研团队成长过程中,科研引力的变化将导致团队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R&D项目执行不同阶段中风险和相关量之间的关系表明,项目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风险管理对于整个项目成败至关重要。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QFD)和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基于QFD的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借助风险评估矩阵、风险分析矩阵和风险处理矩阵解决R&D项目的利益攸关者在产品研发旱期的困惑,通过风险管理的不断改进,进而增进R&D项目的执行效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杜斌  徐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3):149-154
以“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列靠前的中美大学为样本,对样本大学2005—2013年SCI论文发表情况和专利授权情况进行整体态势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科学研究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在宏观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科学研究对其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关联发展水平高的大学能在高水平科学研究基础上产生更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成果。近十年来,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宏观规模与发展速度方面优于美国大学,但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关联发展方面,中国大学整体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与美国大学相比仍有很大的追赶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议是各国科研资助机构普遍采用的项目申请评审方法。由于同行评议自身存在一些局限性,国外科研资助机构采取了各具特色的质量控制措施。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成立以来,在提升同行评议质量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通过对几个典型国家的科研资助机构同行评议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各自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科学基金同行评议质量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作为指导技术创新探索的高阶力量,科研合作网络往往在企业内外同时存在,并对创新质量产生综合影响。利用2007—2019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相关数据,基于双层网络构建视角从企业层面重点考察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外部科研合作网络位置与创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可以促进创新质量提升;企业所在外部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度与创新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占据水平对创新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科研合作网络密度一方面使得外部科研合作网络中心度与创新质量的倒U型关系更加平坦,另一方面促使结构洞与创新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结论丰富了科研合作网络相关理论,可为企业合理构建内外部科研合作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