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大众热点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提升食品安全性,才能真正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做到国泰民安,因此食品安全性检测工作非常重要。目前一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赚取更多经济利益,在食物中添加各种有害物质,影响了食品安全,为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抽样检测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技巧,以期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为重点进行阐述,以食品添加剂、糖类以及其他物质的离子色谱检测为主要依据,从酸味剂、甜味剂、防腐剂、糖类的离子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对食物中的各种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对食品中各种元素的形态进行准确分析,从而有效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以及质量,以推动我国食品检测更加持续稳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食物,食物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有效保证食品生产安全,市场上出现了仪器分析检测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食品检测技术,有效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谓的仪器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各种先进精密仪器的有效运用,对样品进行检测,有效判断食品属性,明确各种成分所占比重,清晰直观的检测出一些微量或痕量分子,从根本上提升检测效率,有效保证食品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食物成分检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三聚氰胺食品事件出现之后,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加强了市场监管,特别是在乳制品加工生产中,采用更加先进的生物技术,对乳制品中的相关有害成分和不达标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此确保了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与安全。基于此,从我国食品加工生产行业中乳制品加工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对生物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此确保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食品近几年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购买食物。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大量海外食品也涌入了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一项民生大事,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日益完善,但是也没有完全适应现在越来越普遍的网购模式,其法规及抽样检测还存在问题有待完善。本文主要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隐患,就监督抽样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网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升,人们在对食品上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质量问题不断凸显,因此需下大力度进行食品检测,而当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食品检测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重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注意与食物接触材料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检测工作,并通过分析与食品接触的物料的适用性,建立一个坚实的系统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无论是国家还是平常百姓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将生物技术运用在食品检测中,将生物技术所具有的特异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促进食品检测的有效进行。基于此,以此为出发点,对食品检测中如何应用好生物技术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检测技术水平开始受到国家政府的重点关注,而食品检测技术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仪器分析方法,现阶段由于相关物理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食品仪器分析设备、技术也随之发展,如今已然成为最重要的食品检测手段。检测人员通过精密的分析仪器扫描待测物质中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从而进行数据分析,以达到测评食品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如今,各类美食不断涌入中国,带给了人们更加美味的食品。不过,在食品加工、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隐患问题。部分食物保质期较短,对储存方式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食物出现霉变或其他质量问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食用,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此,相关部门应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利用化学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并进行妥善处理,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检测的难度,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提升了食品检测的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的生物芯片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把生物芯片技术渗透到食品检测的相关工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背景下,预制食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具有规律性、规模扩张具有持续性,正在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发挥消费拉动作用的新生力量。预制食品能够有效促进食物供给更精准、利用及运输更高效。分析我国预制食品对食物减损增效发挥作用,发现工业化环节前置有利于促进食物供给更精准高效,冷链运输、流程简化有利于降低流通损耗,标准化加工有利于更精准满足多样量化需求;当前我国预制食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质量安全监管不足、行业标准体系缺失、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要素短板制约等方面。为此,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监管制度、强化标准制定和政策统筹、推动市场环境优化并提升要素供给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消费品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人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标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使食物达到卫生标准,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控制之外,在包装运输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食品质量安全因素进行控制。确定食物卫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检测食物的包装材料是否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包装材料检测的相关环境标准,重点阐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包装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包装材料的检测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例如仪器分析技术,它是检测食品安全性的一种新技术,是以化学和物理等变化和性质为基础,并添加相应的零件所构成的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非常具有独特性,该技术具有快速并准确的特点。在食物安全检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完善食品检测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力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食品成分进行检测,确保食品食用的安全性。不过,由于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还尚未健全,在实际的检验工作当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基于此,我国应加大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对以往食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不断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人们的饮食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与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有效控制食品质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想要达到这种目标,就需要对食品检验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特别是食品检验样品的管理工作,是食品检测的重中之重,必须要针对检测样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为检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针对食品检测机构中的样品管理进行讨论,并对其管理的具体内容加以探讨和描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市场经济和经贸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在不断加快,很多食品企业在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及有害物质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行为无疑将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和健康。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将威胁降到最低,消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本文总结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现阶段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民对于食品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多,而为了保证我国食用食品的安全,需要运用相关的农药检测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度检验。农药的残留度检测有多种检测方法,其中准确率较高、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都较好的色谱技术应用较广泛。本文主要针对色谱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做了相关的阐述,并同时分析了色谱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然而,近年来我国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食品的检测工作,扭转人们对于食品的怀疑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管理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针对食品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严格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活动,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安全作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所以需要强化检测工作。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生物技术与绿色技术及其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与人员提供参考,以提高食品检测质量,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